奇石春蚕

名称:奇石春蚕

供应商:北京京博古文物鉴定中心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十里堡路未来时大厦601

手机:18911302812

联系人:王毅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37716516

更新时间:2021-05-02

发布者IP:58.247.201.40

详细说明

  如何鉴别奇石的收藏价值?

  奇石,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为什么有的石头可以值成千上万,而有的一文不值呢?

  行家认为:评价奇石的收藏价值可从形、色、质、纹四个方面入手。

  "形",要求石形完整,多姿多态,风情万种。"色",以色艳为上品。"质",以坚为要,以硬为妙,手感润滑细腻为上。"纹",图纹清晰,质纹流畅、线条柔和。总之,或石形奇异,或石色奇丽,或石质奇坚,或石纹奇妙,越奇越值得收藏,越奇越有经济价值。

  北京首都图书馆仅存的一部《云林石谱》,是宋人杜绾(字季阳)于公元1133年所着。为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石谱,石谱记载了当时全国116种着名的奇石及其产地。如果收藏者能"按图索骥",寻来的奇石一定价值连城。

  <养护奇石学问大

  奇石的日常养护有很大的学问,如果养护不周,石质受到损坏,那价值也就一跌千里了。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应该用油漆或油脂涂石表面。但事实证明,虽然短期内,油脂能让奇石看起来更有质感,但长此以往,油脂阻碍了石头的呼吸,轻则色泽发生变化,重则返潮。

  奇石的正确养护方法也有很多,最好的方法是"手养"。行话说:养石即养心。常常抚摸石头,手上的油脂通过体温传递到石头上,石质会越来越温润。

  最常使用的是"蜡养"。上蜡前将石头洗净,再加热。加热可用火烤、日晒、水煮和气蒸。前两种方法注意受热的均匀,后两种方法注意把水分完全晾干。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用固体蜡块接触发热的石头,让蜡融化渗透即可。

  好马配好鞍,一个好的底座对奇石来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其他工序都完成的时候,别忘了给它配上一个合适的底座。

  <收藏应注意的陷阱

  奇石贵在体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所以奇石的收藏非常讲究"天然"。收藏过程中的陷阱主要表现为不法商贩用人造品冒充。

  仿造者刻意模仿天然奇石的特征,他们往往在平淡无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块上,用现代加工工具,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人工处理。主要通过改变石头的形状和颜色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使其身价倍增。

  大家在收藏奇石的时候,一要看外表,奇石在千百年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风化层,行话叫"皮"。如果"皮"受到了损坏,甚至完全没有了,那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明至少这块石头上有人工的痕迹。二要看颜色,有些人会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温增色和酸洗退色,鉴别的方法也简单,用沸水冲刷、浸泡就可发现其色泽发生变化

  如何投资收藏精品奇石和绝品奇石

  第一,要有丰富的专业鉴赏、评判奇石的知识,高水平的鉴析各种奇石的经验,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解,快速的反应。而理解差、读不懂、不会看、下手慢,就容易失之交臂,望石兴叹、遗恨终身。当我们在市场,在产地面对着大量各种形状的石头,就要调取大脑中的记忆,看看这些石头是否超过自己现有的藏品,是否符合赏石基本标准,符合一两项标准的优点是否远远大于不符合方面的缺点等等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乱石堆中找到精品,甚至绝品。

  第二,要有良好的投资意识和超前的价值观和市场洞察力。我们绝大多数奇石爱好者收藏玩赏奇石,都带有一定的投资意识。或以藏为主,待价而沽;或只藏不卖,却在意自己的藏石价值几许,以满足心理上成就感、自豪感,留给后辈也是一笔财富。我们已经知道奇石由于其唯一性,绝对不可能出第二件相同的东西,这就确保了精品。绝品奇石因为精、因为绝而越来越贵的,只赚不赔的保值、增值地位。不会像古玩字画的孤品,绝品那样,孤与绝只是相对的。因为指不定哪一天从土里、从水里又能冒出一、两件或更多的与孤品、绝品相同的东西。那时,原来的所谓孤绝之品的价值,就要被除以2.,除以4,甚至除以N。而奇石的精品、绝品是不存在这样的风险的。可以预计,一些着名的精品石、绝品石的价格会一路直线飙升,势不可挡。所以,在精品石、绝品石的投资上,一定要有前瞻性的意识和果断的气魄。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五年前、十年前,大化石、来宾卷纹石、合山彩陶石、戈壁石等着名石种,当时的价格也只是现在的十分之一、几十分之一,甚至还要低得多。而今,不少石友、石商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有多拿一些或大量的囤集。事实上,这些人当时都没有错,因为那个时候从一般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来看,奇石的价格已经很高了,只不过没有料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今天的价格会走得这么高,这么不可思议。这与有着几百年、几千年历史的古玩古董相比较,其价格上升的速度和幅度是惊人的。可以肯定,今天认为贵了的奇石,尤其是精绝之品,用不了多久价格还会更高。高津龙先生当时以228万元拿下《烛龙》,被认为哄抬了奇石价格,扰乱了奇石市场,招来石友、石商骂声一片。事隔仅一年,大家又反过来赞扬高先生的胆识和魄力。如今的《烛龙》没有数千万或上亿元的价格,我相信高津龙先生是不会动动眉毛的。那些当时想以低价格拿下《烛龙》的人,想必现在不知已经吞下了多少包"后悔药"。我们在地摊常会碰到这样的事,一个要价并不高的精绝之品,第一个上手的人往往为了计较几块钱,几十钱而错失一个非常难得的东西。因此说,对于精品、绝品,你绝对不能因小钱失大利。该出手时要出手,机会错过不再有。

  第三,宁精勿滥,宁缺勿泛。有的石友见到石头就容易兴奋,逮着石头的某个方面能看出点啥,就急忙掏钱买下。结果,时间一长,家里到处都是石头,而真要想从中找出真正能玩赏收藏的,一块没有。与其这样把钱都花在没有多少玩赏价值(更别说投资价值了)的普通奇石上,还不如下狠手、出重金,专砸精品、绝品,这样的奇石观赏度高、分量足,含金量大,绝对保值升值,一块不知顶普通奇石多少块。而那种一般般的奇石,留着累赘,卖掉又不值钱,扔了又可惜,一个字"难"!我们还有的石友,收藏奇石象集邮,不管石头是否符合赏石标准,凡是自己没有的石种好歹都弄上一两块。实际上是一点玩赏、收藏价值都没有,这种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宁可没有某个品种,也不能勉强凑数。糊弄自己。

  第四,由于目前一些着名的奇石资源日渐枯竭,发现新石种的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并能在低价位切入,是一个新的方向。当一个新的石种出现时,你除了能否运用"形、质、色、纹、肤"的基本评判标准去衡量它,给它定位。还能否发现它潜在的投资价值,潜在的市场价值。例如象云南的黄龙玉,由于它的质和色已经大大超过了它缺少形与纹的不足,同样能成为人们相竞追捧的对象。这就要求你要有敏锐的目光和超前的投资洞察力。

  在玩赏界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相似的,瓷器中宋代的五大名窑,元代的青花,清代的康、雍、乾的官窑精品,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些东西的价格是普通瓷器收藏品的千倍、万倍。越好的东西越少,越少的东西越贵,越贵的东西越追捧,越追捧的东西越难得。这就是收藏者投资者的心态和市场规律。这也同样印证了奇石的投资与收藏。与以假乱真雍品充斥的古玩收藏相比,奇石的做假、造假要比瓷器字画的雍品容易辨识得多,也比古董字画结实易于保存。可以相信,随着人们的逐步认识和接受,奇石收藏投资受追捧的势头会不断上升,甚至有可能超过古玩字画。

  对奇石展品的评奖,也因地域文化观念不同,还存在很多审美差异。如柳州的赏石家偏爱家乡红水河出产的彩陶石、大化石,黄河岸边的赏石家却偏爱黄河石,安徽灵璧县的赏石家认为传说曾由乾隆皇题过词的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等等。

  从宋代书画大家米芾总结出的传统赏石的"皱瘦漏透"相石法,到当代赏石家们推崇的"形质色纹"时尚赏石法,赏石观念的转变,也引发了赏石评判的混乱。评判传统赏石如灵璧石、太湖石,依然可以运用传统的"皱瘦漏透"相石法;评判时尚赏石如大化石、风砺石,当然应该运用现代的"形质色纹"赏石法。实际上,新世纪后,赏石界应该有个统一的大标准,即无论是传统赏石,还是时尚赏石,都可以把"形质色纹"的时尚赏石法作为评判赏石的标准。因"皱瘦漏透"讲的就是一个"形"字,一个"形"字可以囊括传统赏石的所有内容,只是在具体评判某一块灵璧石、太湖石时,我们继续可以借鉴"皱瘦漏透"的传统相石法。

  解决了以上的问题之后,我们可以把奇石(观赏石)以抽象石、具象石、造型石、画面石作为大的分类,再制定细化的赏石标准。如画面石还可以分为切片画面石,如大理石、草花石、页岩石;卵形画面石如黄河石、三峡石等。赏石,起源于人类对大山、大自然的崇拜,赏石美学的最终追求,就是奇石(观赏石)的天然性。赏石的情感归宿就是返璞归真。这里的"真",在赏石界就是指原石,天然的"真"奇石,而不是伪造的"假"奇石。

  一般情况下,造型石的形状、形态都是自然真实的,个别在搬运过程中受到损伤,或为方便制作底座,摆放美观,稍作人工雕琢、整理,是允许的。古代遗留下来的一些灵璧石、太湖石,也有人工修整的痕迹,但如果有意把太湖石雕琢出洞洞相连的孔洞,灵璧石雕琢出龙头、鱼尾、鸟形,那是不允许的,那属于"做假"。

  至于画面石,分切片板岩画面石与卵石形画面石。板岩画面石如大理石、草花石、页岩石,必须经过切割、打磨,才能成为可供观赏的石板画;而卵形画面石虽然也有自然原石,但不少精彩的卵石形画面石,因水洗程度不够,仍需经过人工酸洗,人为打磨,才能呈现其天然画面。故画面石的天然性逊色于造型石,这就是造型石艺术品位高于画面石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