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简介
水泥基高强耐磨料是以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辅以耐磨组分,精选高莫氏硬度的耐磨骨料以及必要的化学添加剂,经工业化生产配制而成专用耐磨材料。该材料改善了传统耐磨材料耐磨性差、抗冲击性弱及整体性不好等技术缺陷。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炭、化工等众多行业需求耐磨结构的构筑物及抗磨损、抗冲击的面层结构保护层,如:冲渣沟、下料槽、矿槽等工程部位。随着工程应用,可以用该产品做耐磨地坪,以适应工厂、车间、公路及桥梁的新建和扩建及加固工程的应用。
二、产品特点
◆ 高强、耐磨、耐高温、耐冲刷和抗油渗透的多种功效;
◆ 施工简便、快捷,整体性好,易于修补;
◆ 对钢筋无腐蚀作用,抗冲击能力高于铸石耐磨材料;
◆ 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符合安全施工管理。
三、适用范围
▶ 工业建筑领域的新建、扩建和修补工程,如冲渣沟、下料槽、筒仓、
矿槽等构筑物;
▶ 工厂、车间、货场、机场、公路及桥梁等耐磨路面的工程;
▶ 不适应于酸性介质及温度超过500℃的环境。
产品技术指标
序号 | 检 测 项 目 | 性能指标 |
Ⅰ型 | Ⅱ型 |
1 | 跳桌流动度,mm | 初始值 | 160~190 |
30min保留值 | 140~170 |
2 | 耐磨损失量,kg/m2 | 28d | ≤0.8 | ≤1.2 |
3 | 抗压强度,MPa | 1d | ≥15 | ≥10 |
3d | ≥30 | ≥20 |
28d | ≥60 | ≥50 |
4 | 抗冲击强度,J/m2 | 28d | ≥5000 | ≥3000 |
5 | 抗裂性* | 合格 |
注:合格判定依照JG/T270-2010《工业构筑物水泥基耐磨材料》规定。 |
五、施工方法
1. 基层处理。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基层进行凿毛处理,以
增大抗剪切的能力;对基层有缺损等现象时应提前进行修补;清理基层
表面,不得有浮浆、浮灰和脱模剂等杂物。
2. 栽埋“L”型钢筋钉及铺设钢筋网。埋设“L”钢筋钉(材料:HRB335
钢筋,直径6mm)和铺设钢筋网(材料:HRB335钢筋,直径6mm)。
钢筋钉钻孔深为50mm,孔径6mm,外露15~30mm(设计抗磨层
厚度的1/2~2/3),钢筋钉之间的间距为300mm,呈梅花形分布,
将钢钉用植筋胶粘接或直接砸入坚固即可。
(2)根据抗磨层厚度确定栽埋“L”钢筋钉外露长度。然后,在“L”钢筋钉的顶端用直径6mm盘条焊接成网。不同基层的“L”钢筋钉栽埋方法见下图 1~3。
80mm
30mm
钢筋钉尺寸示意图
3.涂刷界面剂。施工前2小时充分湿润基础表面,施工时将明水吸干;
将混凝土界面剂处理剂与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细砂(80~150目石
英砂)按1:2: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待用,将混合好的界面剂浆体
均匀涂刷在基础表面,不得有漏涂现象。
4.耐磨料搅拌。可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建议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现场加水量为13.5%~14%,搅拌后的浆体应呈较干的粘稠状态;每次的搅拌量应控制在30分钟内用完。
5. 抹灰。待涂刷的界面剂表面指触干燥时,用抹刀将耐磨料抹在混凝土
面层上,第一层抹灰时要用力按压,每次抹灰厚度不宜超过20mm,
当抗磨层设计较厚时,待第一层抹灰层达到初凝状态后,进行下一层
抹灰施工,施工至设计抗磨层厚度。
压光。根据气候条件,1~2小时后,待浆体接近初凝进行压光处理。
压光工序非常重要,可降低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出料通畅,不赌料。
如果施工厚度较大,容易出现塑性失水裂纹,所以在第一次压光后
1~2小时要进行第二次压光处理。
养护。夏季施工,应在施工完毕后4小时内,耐磨料初凝后加盖湿草袋或岩棉被浇水养护。冬季施工,施工完毕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草袋或岩棉被,并采取保温措施。养护期为7天,养护措施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