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新朝皇帝王莽为了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行了王莽改制。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其中改革币制,由政府经营铸钱。
王莽不切实际地废除了五铢钱,盲目推行各种新币制,使货币的流通和信用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使财政经济陷于瘫痪。王莽的币制改革本意是削弱豪强大族的经济实力,但由于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造成了民间物价的不稳定。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
1.官铸的“大泉五十”钱径约28毫米,质重十二铢,出土实物合今制8克;
2.厚重型多系早期铸造,重量10克左右,实物中有重达15克者。
3.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废止宝货制允许“大泉五十”贬值、“枚俱值一,与新币并行流通”期间,民间熔毁厚重“大泉五十”盗铸的薄小“大泉五十”,实物径在26毫米,重在3克左右,存世量绝少。
4.王莽新朝末年动乱时期私盗铸的“大泉五十”幺荷钱,实物质重在o.5克左右。
“大泉五十”铸行时间虽然仅有13年,但其却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大泉五十”看似型制单一,但其版别多,内涵丰富。 本文这次重点讲述的是存世量绝少的小“大泉五十”铜子范,保存完好。其形为短铲状,上端窄,范身宽7.5厘米,肩、底部两边角呈圆形,范身高12厘米,范背有上下两道鼻栓。此为直浇道式铜子范,使用时涂上脱模剂,配上背范后便可直接铸钱。其上端首部有喇叭形浇口与主浇道相连,浇道两侧分别有四道浇槽通向钱模,范面底部和范肩两边分别有定位孔。
其范面共有六枚阴文反书“大泉五十”钱模,钱形极为规整精美;穿口凸起与范面水平,中心有圆规定位凹点;阴文“五”字交笔缓曲,从其形制、文字上分析,是初铸时所制铜子范,是研究古铸币工艺的宝贵实物。此钱范为四川成都林先生所有,据他所陈述为家族代代相传之宝,实物的确是钱范中之精品、孤品、弥足珍贵罕见,市场价格和收藏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