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五彩瓷器免费专家在线鉴定真假

名称:明五彩瓷器免费专家在线鉴定真假

供应商:香港鼎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价格:1500000.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上海普陀区

手机:17749707203

联系人:栾经理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74532346

更新时间:2015-05-29

发布者IP:114.101.186.67

详细说明

  如有藏品需要鉴定/送拍/展览, 

  ┃同时请标明您的姓名、电话。我们会在3小时内给您回复。 

  ================================================================

  近期瓷器拍卖成交记录(供参考)

  凯登汉德-科普诺尼197 55万 北京荣宝

  清 粉彩花鸟花盒 67万 佳士得

  明或更早 青白玉笔架山 400万 北京保利

  明晚期 压经炉 120万 中国嘉德

  童大年刻寿山芙蓉石观鱼钮 25万 上海鼎胜

  谈跃伟 祥瑞壶 120万 江苏盛得

  麦卡伦1950/31年手 700万 北京荣宝

  清 竹雕松树纹笔洗 19万 佳士得

  民国初 蓝釉水盂 22万 上海驰翰

  元 青花缠枝莲纹虎钮盖罐 12500万 景薰楼

  董永梅 印章(寿) 640万 江苏翰呈

  明 白玉螭龙方章 50万 上海鼎胜

  明 白玉螭龙方章 50万 上海鼎胜

  清 寿山石龙钮长方章 30万 上海鼎胜

  清中期 随形端砚及盒 180万 上海鼎胜

  清 粉彩花鸟花盒 67万 佳士得

  清 寿山石龙钮方章 19万 北京翰海

  凯登汉德-科普诺尼197 55万 北京荣宝

  清 端石鱼脑冻砚板 150万 上海鼎胜

  清 张廷玉款端石随形砚 49万 中国嘉德

  ================================================================

  专家老师教你如何鉴定瓷器:

  方法一:辨胎釉

  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从 明 嘉 靖 起 瓷 器 胎 质 已 远 不 如 明代早、中期淘炼精细、致密洁白。万历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质较细、空隙较多,并常见黑色杂质。瓷釉方面,万历,在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期肌几乎没有生产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成为瓷器空白期。

  时期瓷器釉子光润肥厚,釉色泛青。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万历时期瓷器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方法三:辨工艺

  器物底足处理不十分规整万历时期瓷器上最为突出的的装饰是镂孔手法,这是以前不常用的工艺手法。镂雕器中常见瓶、盒之类,镂雕手法较率意,无精细之感。万历时期瓷器大器很多,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扁现象;瓷器修胎不十分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加上此时工艺较粗糙,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器物里釉可见白色绞丝纹;小件瓷器常见有各式盒子、笔杆、笔山、盘、碗、香薰、炉、莲瓣形洗、烛台、各式托座、执壶、盆、壁瓶等,有的修胎较精细,有的则稍粗。盒类瓷器多变形,不平整;盘有塌底现象,底足处理不规整,器物底足可见粘砂现象;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微向内收拢;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方法四:辨款识

  “万”字体现了早晚两期的风格明万历官窑年款多为六字楷书,四字楷书较少见。有青花和紫彩书写款,也有刻划款或在刻划款的笔画上填绿彩的。落款位置较复杂,常见于外底,另有内底、外口沿、肩部等。青花烛台则书于盛盘下。六字款的排列方式有六字双行、三行、单排横书、单行直书及旋环形等。款外有围以双圆圈或双方框的,也有无边栏的。有一种青花番莲八吉祥纹高足碗,内底心直书六字单行款,款外加双方框,框外复加双圆圈,此种款式较罕见,明代除万历朝外,唯宣德朝还有此款式。有些尊、洗的外底不施满釉,而是仅在中心有一圆饼形釉罩住六字双行青花款。万历官窑瓷器年款中的绝大多数为青花款,且早晚期特征鲜明,早期的青料与隆庆时相似,呈色浓艳,字体挺拔有力,中晚期则浓艳者少。万历款识字体颇近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笔力较硬,转折处多顿挫,捺多偏长。早期字型较瘦,晚期趋肥。“大”字之撇、捺顿挫有力,“万”字有“草头”( 艹 )与“羊字头”两种写法,体现了早晚两期的风格。

  方法五:辩造型

  不同时代,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以及技术条件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不同时代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是瓷器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对历代瓷器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产品。

  方法六:辩彩料

  瓷器上的釉彩,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也是辽瓷民族特征的表现。

  此外,还有一种低温釉陶,多为单色的黄釉、绿釉、白釉器皿。二彩釉、三彩釉比较少,这类釉陶称为“辽三彩”。辽三彩是直接受唐三彩工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胎料里羼有细砂,原料很少加工,质地松软,釉面不均匀,质量不如唐三彩。

  辽统治者学习宋朝政府设置官窑的作法,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的波罗城)就设置了官窑,所产白瓷也仿邢窑、定窑。定瓷上有“官”、“新官”字样,辽瓷上也出现“官”和“新官”字样。

  西夏,党项族贵族于11世纪初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政权,称大夏。

  唐宋之际,党项人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幅员千里”。宋朝时,党项人势力进一步增强。特别在宋真宗时,西夏统治者采取与宋辽都友好的政策,进行贸易,把都城移到兴州(银川)。1032年李元昊上台,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州。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所进步,西夏陶瓷手工业就是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的。

  西夏窑址在灵武磁窑堡,规模比较大。从窑址调查、发掘得到的资料,墓葬、遗址出土的瓷器来看有黑瓷、白瓷、青瓷、黄褐釉瓷。其中以黑瓷、白瓷数量最多,其他品种数量不多。白瓷有两种,一种比较细腻,釉色白度较高,生产数量少,一种比较粗,釉面不够光润,发涩,釉色白中发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