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田黄薄意雕摆件如何鉴定交易现金收购

时间:2018-05-24 06:33

  据悉,此次上拍的田黄印章质地纯正、体量硕大,总重量约148.8克,在存世田黄方章中极为少见。值得一提的是,在印章一侧落“龍石”边款。“龍石”即杨澥(1781-1850),江苏吴江人,号龙石,生于清代乾隆四十六年,精金石考证之学,嘉庆、道光年间在苏州众多篆刻家中独占鳌头,《墨林今话》评他为“江南手”,开创了“松陵印派”。

  而在2008年上海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春拍中,此作品成交价为356万元。此印为吴昌硕为著名昆曲学者、书法家张充和的祖辈李国芝所刻。张充和所藏近现代印人印章以吴昌硕居多,此章无疑是具代表性的藏品之一。

  现在,在全天下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田中生产田黄,因此田黄也被称作是中国的“软宝石”,田黄石在明清朝时期经常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镌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价值不菲。田黄石因具有皇族专用黄色,被满清皇族痛爱并视为至宝,备受文人雅士、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欢,自清以来极负盛名。田黄石自清代以来,以其温润、细腻、清洁的质地,壮丽多彩的色泽和石纹,赢得宽大印人和鉴藏家的喜欢,被誉为“石帝”、“石中之王”。印石何其多也,但无石可出其右。

  本公司近几年对田黄薄意雕摆件市场分析估价:

  田黄薄意雕山水隨形摆件--------价格:1,980,000----日期:2017-03-11

  田黄薄意雕摆件----------------价格:1,160,000----日期:2017-05-20

  田黄冻石薄意雕松下高士图摆----价格:2,620,000----日期:2017-07-20

  田黄薄意雕花卉摆件------------价格:1,870,000----日期:2018-02-28

  田黄薄意雕山水人物摆件--------价格:1,540,000----日期:2018-03-08

  田黄薄意雕摆件成交价格,田黄石因具有皇族专用的黄色,被满清皇族痛爱并视为至宝,争相寻觅,价与金玉相埒,视同瑰宝,倍受文人雅士、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欢,自清以来极负盛名。相传乾隆天子曾以田黄石祭天,并冠予帝帽,故田通书来有“石中之王”的尊号,全天下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生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

  田通书来是石中之王,由于其数目希罕,品质优良,故而价格也是相当高,好品相的田黄都有极高的珍藏价值。田黄多产于寿山,其为寿山石的一种,是印章中的。寿山石大致可分为田坑、水坑与山坑石三种种别。田黄石则属田坑石,产于寿山溪边的“水田中”,石质极为温润、绵密、细腻,并具有萝卜纹,有的还带有红筋或红格。田石产地在寿山乡到高山峰之间,分为上中下坂田和溪中搁流田四个区域,产量小,因而相当珍稀难堪。田石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田黄又分桔皮红、桔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粟黄等。田黄因质佳色浓,希罕难堪,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

  近几年田黄薄意雕摆件市场行情价格:

  田黄薄意雕随形摆件------------价格:2,500,000----日期:2018-03-10

  昌化鸡血石薄意雕松鹤云纹摆----价格:2,010,000----日期:2018-04-13

  田黄薄意雕山水隨形摆件--------价格:2,970,000----日期:2017-09-01

  田黄薄意雕摆件----------------价格:1,860,000----日期:2017-07-19

  田黄薄意雕“秋山行旅图”摆----价格:2,120,000----日期:2017-03-08

  田黄薄意雕摆件交易价格,20世纪90年月中后期,田黄陆续现身天下各大拍卖场。但其价格真正飙升是在2004年。到了2006年底,田黄价格到达了历史,精品田黄每克达4000元。在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上,“明17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成交价为4089.28万元,位居历年田黄石拍卖首位。这件田黄纸镇刻有“玉旋”款,为明末清初压倒一切的镌刻大师杨玉璇之作。2008年,一方重257克的田黄凤钮闲章拍出423万元,折合每克为1.6万元。以后,精品田黄的价格彷徨在每克2万元到5万元左右。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天下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生产,故田黄石历代产量极低,经数百年来一直地开采,到现在为止,已挖掘殆尽。

  这件作品所接纳的田黄石石质温润,色彩明艳,六德兼备,加之几近八两的重量,不行不谓田黄石中的上上之品。作者将石材的各个面全都举行了差异水平的薄意镌刻,形成了一幅弘大的“山居即景”图卷,为神奇的是,这些差异面的薄意之间,在相互衔接的同时又能自力成为一幅小景,各有着重。落款一面作为薄意的主题面,镌刻了一株古松——作者着意强调了古松的形状,在远山近水的陪衬下使整个画面具有很强的纵深感。作者对古松树皮的斑驳质感举行了细腻描绘,经由风水日晒而干燥龟裂的树皮犹如鳞片重叠,错落漫衍在树干上的大巨细小的树瘿,或在松枝上随风拂动、或在树干上盘曲缠绕的纤长松萝,深深地扎在山石上、强而有力的根须,随处都在突出了古松的苍老与坚韧,栩栩如生。松树下欹斜的山石露出一角风物——荷柴而归的樵夫正弓着身子走过一座独木桥——木桥窄而扁,樵夫的脚步却极为稳健,显示其胸中有数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