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豆青铜豆作为宗教祭器的青铜器,除了用来盛放供品,让鬼神享用之外,祭器还含有丰富而深邃的宗教含义。
古代汉族人民早用于盛放黍稷,后演变为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物。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商周时豆多浅腹,粗柄,无耳,无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较多,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有盖可仰置盛放食物,亦有方形的豆。使用时,豆也常以偶数出现,按尊卑长幼,亦有数量多少之分。[1]
青铜豆收藏需要注意什么
青铜豆,礼器的一种。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作为礼器与鼎、簋、豆、簠、笾、鼎、铏、盨、罍、爵等配套使用。古代贵族或君王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青铜豆是中国古代夏商周贵族用于祭祀、朝聘、宴飨、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的用器,其社会功能是用来代表使用者的身分地位和等极权力,即用以“明贵贱、辨等列”,这些被赋予特殊意义的青铜器叫作青铜礼器.或称彝器。这些青铜器皿,主要是用于盛载酒食祭祖祀神,因此它上面的纹饰,多具确神秘恐怖的特点。同时青铜礼器还是礼制等级的体现,即“器以藏礼”。礼器的选种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在西周奴隶制兴盛时期显著,随着姓隶制度的衰落,青铜礼器逐渐失去了显示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标志的作用,逐渐变得人皆可用。
青铜豆公司近期成交记录:
青铜豆-------------------------成交价:RMB1,480,000---成交日期:2015-11-28
青铜豆-------------------------成交价:RMB1,147,000---成交日期:2014-01-10
春秋青铜豆----------成交价:RMB1,921,000---成交日期:2015-10-02
青铜豆-------------------------成交价:RMB1,480,000---成交日期:2015-11-28
青铜豆-------------------------成交价:RMB1,147,000---成交日期:2014-01-10
战国青铜豆----------成交价:RMB1,580,000---成交日期:2014-11-14
祭蓝釉仿青铜豆---------------成交价:RMB1,561,600---成交日期:2015-11-23
青铜豆-------------------------成交价:RMB1,500,000---成交日期:2015-06-30
青铜豆-------------------------成交价:RMB1,147,000---成交日期:2014-01-10
清嘉庆祭蓝釉仿青铜豆-----成交价:RMB1,288,000---成交日期:2014-11-03
战国青铜豆---------------成交价:RMB1,580,000---成交日期:2015-11-09
青铜豆-------------------------成交价:RMB1,500,000---成交日期:2015-06-30
清嘉庆祭蓝釉仿青铜豆-----成交价:RMB1,288,000---成交日期:2014-11-03
清光绪祭蓝釉仿青铜豆-----成交价:RMB1,115,500---成交日期:2014-12-07
青铜豆-------------------------成交价:USD1,506,800---成交日期:2014-12-17
清光绪祭蓝釉仿青铜豆-----成交价:RMB1,115,500---成交日期:2014-12-07
青铜豆-2016下半年市场价格行情分析
殷商时代的祭祀方式主要有五种:一种是伐鼓而祭,称为乡,二种是舞羽而祭,称为翌,三为献黍稷而祭,称为尝,四为献酒肉而祭,称为祭,五是联合他种祭典,与历代祖妣合并祭之,称为。而他们祭祀的对象与原始氏族时期没什么两样,也是鬼神和祖先,包括日月星辰、山岳河流、风雷雨电、天地万物,无所不包,但主要是祖先,历代列祖列宗。由于大搞祭祀,就需要大量祭器,青铜器便是用来作为祭器使用,满足他们的祭祀需求。相当一部分青铜器都是为了祭祀而制造出来的豆就是其中之一。
古董古玩拍卖征集范围:
瓷器:民国之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以及珠山八友传世之作;
玉器:翡翠玉器,玉器“润、透、白、”为佳;
书画:古代或近代字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为主等书画作品;
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金银器、及历代文房用品等;
温岭市台州御藏阁博物馆(艺术品收藏、评估、拍卖、展览、展销、投资、市场信息咨询等)
企业精神:
---发展实体经济、发掘民族瑰宝、弘扬中华文化、 回报社会大众。
企业宗旨:
---热爱祖国,热爱会馆,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热情 待客,文明服务。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为宾客服务的水准,让顾客完全满意。
相关新消息请关注浙江省御藏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