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字画推荐

名称:精品字画推荐

供应商:上海永欣拍卖有限公司

价格:800000.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河西大街台湾名品城永欣国际拍卖

手机:13022538933

联系人:杨总监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84165940

更新时间:2018-07-24

发布者IP:39.158.155.52

详细说明

  苏葆桢(1916.5—1990.6),著名国画家,师从徐悲鸿、张书旗、傅抱石等大家,江苏省宿迁市埠子镇苏圩村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现西南大学), 硕士生导师 ,原重庆国画院副院长。其父系清末秀才,开办私塾教书,喜书画。葆桢自幼受其父熏陶,以善画闻名于乡里。193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原省立宿迁中学玻璃职业班,即今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钟灵毓秀葡萄图:艺术长存的生命在于创新,绘画艺术亦是如斯。创新之所以不易,在于其必须“丘壑内营”,而不能机械地描绘实物,而要以心接物,借物写心。傅雷先生曾论及绘画创作时说:“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生机,饱游饫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胸中自具神气,造化自为我有;是师法造化,不徒为技术之事,尤为修养人格之终身课业;然后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成法而法在其中。”(11)这段话深刻地指出艺术作品从再现到表现的内在过程的本质,而苏先生以其一生的艺术活动实践了创造过程的各个阶段。从他幼年时期起葡萄就印入心中。“幼年时期我家门外就栽有葡萄树,从春到秋发芽、开花、结实到成熟,它的生长姿态和一串串淡黄色或紫红色的葡萄,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12)葡萄因其甘甜味美之实受人喜欢,而在苏北乡间,还寓有多子多福之意,所以苏先生对这种水果珍爱有加。传统画葡萄之法,有工笔和写意两种,绘果实往往采用工笔,工笔即用勾勒添色和没骨晕染,因而葡萄缺乏透明的质感,显得死板。而写意则体现于藤子之上,采用书法笔法,象写篆书、行书、草书,追求笔力的纵横于挥洒自如。徐渭、张书旂所作葡萄,重在展示藤叶的疏放与潇洒,或是借此表露个人落拓不拘的性格,对累累果实关注较少。苏先生关注的恰恰就是前人忽略的部分,他认为应该表现那粒粒饱满晶莹的浅紫色或深墨色的葡萄串展示其丰盈充实之美。苏先生以“师造化”为起点,以“师传统”为基石,以“师心”为终极,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葡萄图而享誉海内外。从他存留的白描画稿看到,1963年和1965年夏天,苏先生就绘有多幅藤子和盘子葡萄写生图,画上所题为“写李际科老师后院葡萄”。他几乎走遍了重庆近郊的果园,西师园子里的葡萄不知多少在他笔下留过形象,他还曾与缙云山脚下一李姓果农结下深厚感情。多年以来,无论走到哪里,苏先生都想法对葡萄进行仔细观察。他出差到北京,数度到京郊葡萄园写生。 1986年,苏先生两度出访日本,他看到日本的葡萄颗粒饱满,串形漂亮,就准备带两串回国写生,到海关时才知道,水果是不能私自带过关的,苏先生非常遗憾。但当海关人员的知他就是著名的“苏葡萄”时,破例让苏先生如愿以偿。以此后多年的绘画过程中,徐渭、吴昌硕、齐白石、汪亚尘及张书旂先生所作葡萄,苏先生都认真研习过,他摈弃传统葡萄的“填写法”画法,利用水墨和生宣中棉料净皮纸的性能,采用“圈写法”,用精简的两笔完成葡萄的形状,利用墨色的淡浓和中间留出的高光,画出带光感和水分饱满的葡萄,并将葡萄组成一球球富有立体感的葡萄串,表现枝头葡萄的空间感。1989年10月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苏葆桢画彩墨葡萄》一书中,对葡萄的叶、藤的画法、水墨葡萄、彩色葡萄的绘制程序都有详尽讲解。苏先生不拘限使用水墨画葡萄,还运用花青、曙红、胭脂、藤黄相调配,画出紫色葡萄和绿色葡萄,并将紫、墨、绿三色画出不同颜色的葡萄串,配以篮子、盘子或各色花卉,表现不同情状下的葡萄。苏先生对葡萄藤叶和藤本的处理,采用了书法的运笔,显示其苍劲有力和新鲜茂盛。七十年代末以来,一幅幅构图精巧、设色秀丽、珠圆玉润、典雅端庄的作品相继问世,这些画富有昂扬的时代感,体现了焕然的生命活力,充满棉韧不屈的生机。人们为表示对他的创造葡萄画品的极大认同,冠以“苏葡萄”的美称。苏先生笔下的葡萄反古人 “闲抛闲掷”之意而用之,笔力融精致与洒脱于一体,既让人感觉如见丰收之葡萄,其实又哪有那一架葡萄。苏先生认为:“昔日荒山,今日变成果园,我们应该用画笔歌颂人民幸福的生活,歌颂农业丰收的喜悦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情。”(13)这同苏先生一贯的艺术主张时相通的。改革开放以来,苏先生的葡萄不但为中国人们熟知,也走进了亚、欧、美等各大洲的博物馆和画廊。日本福冈市博物馆馆长,在一次中国文化部对外交流展览团举办的美术展览上看到苏葆桢先生的葡萄,大为惊叹:“用油画来表现葡萄的光感和质感都极不容易,而苏先生用这么简单的墨彩就把葡萄表现得如此精妙、巧夺天工,真是敬佩!”走过了数十载的风风雨雨,描绘了大半生的花卉禽鸟蔬果,苏先生可谓克尽画家之职守,蜀中画坛盟主冯健吴先生对苏先生评语为:“砚边奇卉,笔底明珠,艺坛健将,教授老苏。”十分象形地概括了苏先生老当益壮的气派。

  此时,斯人已逝,唯其彩墨精神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