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长期征集珐琅彩笔筒,如果您手上有相类似藏品需要出手,欢迎来电咨询价格
本公司作为收藏品交易平台,让藏品得以多元化、多渠道的进行交流和展示。中国艺术品收藏行业发展至今,市场的繁荣更让无数艺术品投资者和企业家参与进来。成为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地区与国外艺术品交流的主要互通有无的桥梁,因而本公司也将承载者历史发展的轨迹,打开并扩大中国玩艺术品的门户,让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辉煌的地位。
本公司长期以来还积极参与慈善捐献并扶助艺术教育等公益活动。
下面是2020年珐琅彩笔筒相关拍卖记录(Artron数据)请参考
青花花卉笔筒---估价180.00到180.00万---成交价:NTD207.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4日
清乾隆 御制奇楠海八怪笔筒---估价15.00到18.00万---成交价:RMB34.5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3日
王鹤亭 四季花鸟笔筒 (四件)---估价10.00到10.00万---成交价:RMB11.5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5日
青花龙纹笔筒---估价8.00到8.00万---成交价:SGD10.35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8日
白玉雕梅兰竹菊倭角笔筒---估价1600.00到1600.00万---成交价:NTD1840.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4日
粉彩花鸟纹笔筒---估价1240.00到1240.00万---成交价:JPY1725.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0日
清早期 周芷岩刊竹石图黄花梨笔筒---估价8.00到12.00万---成交价:RMB25.3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3日
下面是历年珐琅彩笔筒相关拍卖记录(Artron数据)请参考
清雍正 墨彩通景山水图笔筒---估价300.00到400.00万---成交价:RMB402.50万---拍卖日期:2016年5月26日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庭院人物四方笔---估价400.00到600.00万---成交价:RMB1008.00万---拍卖日期:2008年6月7日
清乾隆 松下居士仙游图碧玉笔筒---估价300.00到500.00万---成交价:RMB517.50万---拍卖日期:2014年5月31日
清 竹林七贤笔筒---估价280.00到560.00万---成交价:RMB439.04万---拍卖日期:2018年9月28日
清乾隆 剔红乾隆御制诗笔筒---估价350.00到450.00万---成交价:HKD572.00万---拍卖日期:2006年4月10日
粉彩花鸟纹笔筒---估价1240.00到1240.00万---成交价:JPY1725.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0日
清雍正 仿木纹釉青花山水人物笔筒---估价480.00到680.00万---成交价:RMB874.00万---拍卖日期:2015年6月6日
收藏一件确切无误的雍乾珐琅彩瓷器,等于在玩一场有十胜算的游戏。
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的制作不同于其它瓷器,先由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优质素胎,送至皇宫,再由宫廷画师绘画,由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坊进行二次烧制。
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一样平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工艺特征。一类是人物纹饰,常通过婴戏等儿童运动,将祥瑞之意寓意其中。在色地上彩绘花卉,显着具有铜胎画珐琅效果,所绘人物丰满、写实,人物神志传神、生动生动。线条流通,珐琅彩颜色秀丽。
珐琅彩瓷大部是艺术精品,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不计工本。制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镇官窑选用的原料制成素胎,烧好后送到清宫中造办处,由宫廷画师精工绘画,再经彩烧而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根据宫中档案记载,雍正六年以前的珐琅彩料都来自西洋,俗称洋色,雍正六年以后宫中自制彩料获得成功。珐琅彩是一种外来技术,它们的化学组成非常特别,与中国传统釉上彩有很大不同,主要差别在着色剂和助熔剂方面。
如何高价现金收购珐琅彩笔筒,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
珐琅彩笔筒市场行情,珐琅彩瓷启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乾两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17世纪初,当法国传教士次将画珐琅器贡奉康熙天子时,康熙天子被它优造型,壮丽的色彩深深吸引,马上决议把珐琅这种新型装饰效果,移植到他爱的瓷器上。由此划定,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解运至京后,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天子钦定,再由宫廷画师依样画到瓷器上,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可是,在瓷质坯上用珐琅彩釉举行绘画,比起铜胎上作画难度大许多,入窑后烧造时间极难掌握。因此,经由重复实践,直到康熙末年1720年,瓷胎画珐琅才烧制乐成,终了却了康熙帝长达30年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