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镀锌方管批发,昆明镀锌方管价格,昆明镀锌方管厂家,昆明镀锌方管生产厂家,昆明镀锌方管批发多少钱一吨,昆明镀锌方管批发多少钱一根,昆明镀锌方管批发价格多少钱一吨
云南鸿楚钢管有限公司,丁荣昌 一八七八七四五O二七二
钢铁工业改革开放40年走过的轨迹,是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我们经过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全过程,从计划经济到“双轨制”,再到市场经济,钢铁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是最高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节点都有钢铁企业改革、管理的典型和不断创新的经验,模拟市场时邯钢有刘汉章和“邯钢经验”,全国学习推广。市场化的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改革,改制重组,上市,“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放战略,以及经营模式的现代化与国际化,钢铁一路走来,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我们经历了攻坚克难、厚积重发的岁月征程。我们的起步是艰难的,我们的脚步是坚定的。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长期积淀,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钢铁工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机遇。钢产量连续突破2亿吨、3亿吨、4亿吨,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冲上去,我们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2005年,我们实现了钢材进出口基本平衡,结束了多年钢材进口大于出口的历史。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中国钢材进出口相抵后净进口钢材842万吨,相当于当时国内钢材产量的38%,进口钢材用汇额占全国出口创汇额的30%,而且是发生在中国外汇奇缺的年代。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实现钢材进出口基本平衡是中国钢铁人奋争半个世纪的重要拐点。
我们经受住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灾难,中国也深受其害,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努力救市,奋力抗争,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
中国钢铁工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与祖国风雨同舟,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应对危机和国家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需要。
金融危机以来这10年,是中国钢铁史上不可忘却、值得认真总结的10年。这10年是我们受国际环境冲击大,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的10年;是在得失中再整旗鼓,以利再战的10年。这10年我们经历了金融危机初的2008年和后危机时的2015年两大严峻考验。我们在这两年坐过两次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两度大起大落,既实现了平稳落地,也留下了内伤。
第一次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钢产量和效益断崖式下滑,带有恐慌性。政府投巨资救市,于是,2009年国内钢材需求增加了近1亿吨,钢厂又开足马力,增产近6500万吨,少出口近3500万吨,解决了国家燃眉之急,使国家的投资没有花在进口钢材上,国家和行业两全其美。接着,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对钢材需求也高速增长,钢产量就连续突破5亿吨、6亿吨、7亿吨。我们有幸度过了危机,也留下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隐患,成为我们最大的内伤。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发生在金融危机期间,钢产量由4.8亿吨突破了8亿吨。进口铁矿石也乘机涨价,一度超过180美元/吨,矿价严重背离价值,钢厂在盈亏边缘挣扎,平均销售利润率在2%以下,处于积重难返的尴尬局面。产能过剩成因复杂,一言难尽。产能过剩还给我们留下了另一大内伤,就是大规模的扩产投资使资产负债率升高,全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由之前的50%多突破了70%,造成了后来多年为银行打工的被动局面。
第二次是2015年的最低谷。后危机肆虐,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进入低谷,中国经济放缓,需求减弱使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水落石出。2015年全行业严重亏损,平均一吨钢亏损140元。开始时有的讲民企国企不一定谁先死,也有的讲亏得还不够,再亏下去才能死一批。但到了2015年底这些话就少了,因为都活不下去了,连宝钢、鞍钢也是靠股份老母鸡下蛋。行业不景气,市场秩序也混乱,有的靠降价保市场,要市场不要效益,但到了都赔不起了的时候,才明白恶性降价竞争从理念到行为是何等的荒唐!
这一次我们的内伤是失血过多;外伤是2015年被迫超过了1亿吨的钢材出口在国际上引来很多麻烦,包括被“双反”和拿产能过剩大做文章。
仔细想一想,10年中全球经济动荡起伏,以及我们留下的产能严重过剩的内伤,与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不可忽视的前因后果关系。
两次“过山车”后也使我们痛定思痛。第一,平稳运行比坐“过山车”好。所以,近几年我们为平稳运行采取了很多措施,把平稳运行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我们以后高质量运行的底线。第二,要医治创伤,恢复健康,把“去产能”、“去杠杆”放在了重中之重。“去杠杆”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护身符,应纳入企业战略。第三,要增长国际竞争的才干和实力,认真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不管风吹浪打,坚决把自己做强。
2015年的低谷之后,为迅速走出困境,我们一手抓住了“去产能”,一手抓“多措并举增效益”,千方百计稳运行。企业的本职是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在增效益中我们破除了效益不好完全归结于产能过剩的思维定式,坚决地争取了钢材价格的合理回归,优势企业必须增强主导价格的能力,区域自律和行业自律必须加强,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增效益,我们坚决地净化了钢材市场,我们坚决地净化了多年难以解决的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行业的最大变化是进行了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的重大阶段性转变。这个重大阶段性转变源自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置考量;源自于国民经济为此进行的战略性调整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升级;源自于钢铁生产由快速增长期进入了峰值平台期的阶段性变化。在这阶段性转变的重要节点上,钢铁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率先进行了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钢铁“去产能”是多年没有解决的、根除顽疾的一场硬仗,是一项捅“马蜂窝”的工作。中国有过“控产量”的教训,没有“去产能”的经验,外国“去产能”也是教训多于经验。这个决心怎么下,怎么组织确保,各种干扰怎么排除,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于是,“去产能”在谋后而动上下功夫作了功课,包括相关政策的制订。
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钢铁协会就着手准备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建议的材料,马凯副总理看了钢协的材料说,多年没有看到行业这么详实的报告了,内容详实,建议可行。
党中央、国务院对钢铁“去产能”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对“去产能”的对象选择精准。遵循了淘汰落后、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不搞任务平摊,依法依规打击违法违规产能,彻底清除“地条钢”。
钢铁“去产能”从中央到地方、到行业、到企业,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效果之明显,得到了国内国外广泛认可。钢铁协会作为“去产能”部际联席会成员,积极发挥作用,先后派出600多人次的专家参加检查、督查、验收工作。钢铁“去产能”解决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优化了产能结构,奠定了我们转型升级良好的基础。钢铁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跨进了三大步,2018年是行业运行最平稳、效益最好的一年,优势产能得以发挥,产需基本平衡,企业效益可观,我们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高度评价“去产能钢铁协会功不可没!”、“钢铁协会是行业协会的楷模”。
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西方的警惕,美国带头给中国钢铁找麻烦,在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中,中国钢铁行业态度坚决,底气足,取得了应对美钢联“337”指控的完胜,显示了中国钢铁在国际竞争中大国钢铁的气度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