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银杉蓄电池12V17AH

时间:2016-06-22 18:23

  特点:

  1.维护简单充电时,电池内部产生的氧气大部分被极板吸收还原成电解液,基本没有电解液减少。

  2.持液性高电解液被吸收于特殊的隔板中,保持不流动状态,所以即使倒下也可使用。(倒下超过90度以上不能使用)

  3.安全性能卓越由于极端过充电操作失误引起过多的气体可以放出,防止电池的破裂。

  4.自放电极小用特殊铅酸合金生产板栅,把自放电控制在最小。

  5.寿命长、经济性好电池的板栅采用耐腐蚀性好的特种铅钙合金,同时采用特殊隔板能保住电解液,再同时用强力压紧正板活性物质,防止脱落,所以是一种寿命长、经济的电池。

  6.内阻小由于内阻小,大电流放电特性好。

  7.深放电后有优良的恢复能力万一出现长期放电,只要充分充电,基本不出现容量降低,很快可以恢复。

  注意事项

  1)放电前,应提前对电池组做均充,以使电池组达到满充电状态,一般以2.35V/单体充

  电12小时,静置12-24h。

  2)记录电池组浮充总电压、单体浮充电压、负载电流、环境温度以及整流器(或开关电源)

  的其它设置参数,同时检查所有的螺钉是否处于拧紧状态。

  3)结合基站/交换局的实际情况,断开电池组和开关电源之间的连接,确认假负载处于空

  载状态后,把假负载正确连接到电池组正负极上,15分钟后记录电池的开路电压。

  4)根据情况需要,确定电池组的放电倍率,一般以3小时率或10小时率放电(3小时率放电

  电流为0.25C10,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0.10 C10),在假负载上选择相匹配的负载档,对电

  池组进行放电。

  5)在放电过程中,考虑到假负载上的电流表显示准确度不够,需用钳形电流表对放电电流

  进行检测,根据钳形表的实际显示,对假负载进行调整,使电池组放电电流到要求的放电电

  流,等放电5分钟左右,开始记录电池组的总电压、单体电压、放电电流、环境温度以及连

  接条的温度等。

  6)若是选择10小时率放电,应每1小时(3小时率放电,则每30分钟)测量一次电池的放电总

  压、单体电压、放电电流等:在放电的后期应提高测量的频率,10小时率是在9小时后每30

  分钟测量一次;3小时率是在2小时后每15分钟测量一次。放电过程中,同时应重点监控环境

  温度、电池单体和连接条的温度,有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同时电池组中放电电压最低的单体

  电池。

  7)对于新安装的电池组,放电结束条件是电池组放出容量达到额定容量要求或电池组中有

  一个单体达到1.80V,而对于已经在线使用的电池组是以总压达到43.2V(48V电池系统)为

  放电结束。

  8)对于放电过程中的情况,如在到放电终止时,电池组放出的容量经核算没有达到所规定

  的额定容量,电池组的出厂容量可能存在问题,应及时联系相关厂家前来处理。

  9)放电结束,先让假负载空载,接着再断开电池组与假负载的连接,把电池与开关电源连

  接上,此时应注意已经放过电的电池组与整流器之间的压差较大,连接时可能会出打火现象

  ,最好是先调低开关电源的浮充电压值,使开关电源的浮充电压值尽量接近电池组的开路电

  压,以减小火花。

  10)若放电情况正常可观察和记录充电开始的情况,若放电情况不正常,应监测电池组的

  充电情况,确保电池的正常充电。

  11)工具:假负载、连接电缆、装卸工具、钳型电流表、万用表等。

  备注:若条件允许,可使用内阻仪测量电池的内阻---所需设备:  内阻仪每半年检查一

  次项目:

  连接螺钉的拧紧。对电池组进行12小时均充。

  -—-所需的设备:扳手(或套铜扳手)

  每年检查一次项目:

  对电池组放出30-40%C10核对性放电试验。

  测量馈电母线、电缆及连接头压降

  ———所需的设备:数字万用表、钳型电流表、温度计、假负载、电缆等。

  每三年检查一次项目:

  对电池组放出80%C10容量放电试验。

  工信部鼓励企业参与制定新能源车电池回收标准

  1月8日获悉,工信部日前就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稿对废旧动力蓄电池;企业布局与项目建设条件;规模、装备和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要求;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根据意见稿,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进行废旧动力蓄电池拆卸、储存、拆解、检测和再生利用等,并积极参与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

  另外,意见稿提出,新建、改扩建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应积极开展针对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的资源再生利用技术、设备、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努力提高废旧动力蓄电池中相关元素再生利用水平。

  产品特点:

  1. 内部为凝胶电解质,无游离电解液存在。在强充情况下,不会出现渗漏电解液现象。

  2. 电解质约有20%容馀份量,因此在高温操作或过量充电时仍极为可靠,电池不会产生“干化”现象。电池的高低温度范围较宽。

  3. 采用高灵敏低压单向气阀,能保证及时排放过压气体。电池不会出现渗漏或鼓胀的现象。电池完成密封,不需要特殊通风设备。

  4. 2V单体已达标称容量(2500Ah),所以电池均匀性很好,允许不同容量,什致不同生产年份的新旧电池进行串,并联混合使用。电池组相互间不会产生“环流”现象。

  5. 胶体电解质上下浓度一致,不会产生酸分层现象。因此反应均匀,在高倍率放电情况下,极板不会变型而导致内部短路。

  6. 因此可造成高柱状型电池,占地面积小(如3000Ah/48V电池组占地仅2.9平米)。200Ah-1500Ah单元有竖放式/卧放式可供选择。

  7. 电解质的浓度低,为1.24Kg/L,因此电池使用寿命较长,在常温20℃下达18~20年。

  8. 且电池容量恒定,在使用的初期,电池容量逐渐上升至标称值的110%。所以电池的实际使用容量相对较高。

  9. 采用管式正极板,保证活性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剥落或脱离芯棒,因此特别适合循环深度放电,或须长期处亏电状态的负载(如太阳能贮电系统)。

  10. 另极板为优质无锑合金,自放电率极低。电池在20℃常温下,每天自放电率小于0.05%,贮存两年后仍保持50%的原有容量。

  11. 按IEC 896-2∶1995D第5.3卷标准测试C5放电倍率,60%放电深度,循环放电1200次后,电池仍保持原有标称容量不少于80%。

  产品特征

  容量范围(C10):5.5Ah—200Ah 

  电压等级:12V; 

  设计浮充寿命:在25℃±5℃环境下,12V系列为15年; 

  循环寿命:在标准使用条件下,A400-12V系列25%DOD循环2950次; 

  自放电率≤2%/月; 

  充电接受能力高,节时节能; 

  工作温度范围宽:-20℃~55℃ 

  搁置寿命:充足电后,在25℃环境下静置存放2年,电池剩余容量仍在50%以上,充电后,电池容量可以恢复到额定容量的100%。 

  抗深放电性能好: 100%放电后仍可继续接在负载上,四周后再充电可恢复原容量。 

  结构特点

  电解质:呈凝胶状态,电解液无分层、电池循环性能好;电解液密度低、减缓对板栅腐蚀,电池浮充寿命长; 

  气相二氧化硅:采用德国进口,分散性能好,性能稳定; 

  极板:放射状筋条设计、涂膏式活物质,大电流放电性能好; 

  隔板:欧洲Amersil生产PVC-SiO2胶体电池专用隔板,内阻小,孔率高,使用寿命长; 

  过量电解液设计:电解质载液量高,充满极板、隔板和壳体型腔,电池散热好,不易发生热失控现象; 

  胶体紧包覆极群:防止活性物质脱落; 

  专利胶体蓄电池安全阀,灵敏度高,使用安全可靠; 

  电池壳体:槽、盖加厚设计,采用抗冲击、耐震动的ABS材料,运输、使用中无漏液、鼓壳等危险,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