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华为精密空调

时间:2016-08-26 14:04

  华为精密空调报价   精密空调生产厂家    华为精密空调厂家直销  精密空调报价

  华为对产品节能环保性能的高度重视,无疑是其UPS 产品能够屡次通过节能认证标准,赢得国际认可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重点推广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电源,明确要求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值达到1.5以下,而已建的数据中心通过整合、改造和升级,PUE值应降到2.0以下。华为UPS在绿色环保性能上的优势和竞争力,相信将为其在ICT基础设施的市场前景增加有力的砝码,也有益于进一步推进国内UPS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对数字化转型和全面云化的理解

  首先,我谈一下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现在,大量的运营商把未来的目标定位为要成为数字化运营商。这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必须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以牵引运营商的发展。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就是提供给它的企业客户、消费者ROADS体验。前年的分析师大会,我提出了ROADS概念,就是实时(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线(All-Online)、DIY、Social,经过2年的沟通和讨论,业界没有分歧了。

  企业客户也都在讲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一个企业的数字化又有什么样的目标呢?我认为,企业的数字化首先应该是把企业内的人和物全部联接起来,之后,才能实现企业所有生产活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企业的IT系统,过去只是面向企业内部员工,如果不跟企业的客户联接在一起、不跟企业的合作伙伴联接在一起,事实上发挥不了更大的价值。

  所以,运营商也好、企业也好,要走向数字化的运营,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应该把IT系统从面向内部运营、内部员工,变为面向为自己的客户、合作伙伴,实现客户在购买和使用企业和产品服务的ROADS体验。基于这样的目标,网络、运营系统、业务的全面云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手段。“全面云化”是目前可见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支撑。

  讲到云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从我来看,云化首先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或者三个核心特征。

  一是硬件资源池化,包括网络和IT设备,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改变传统的一个应用一个硬件的“烟囱”架构。

  二是软件架构的全分布化,这也是吸纳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架构。全分布化是实现“大规模系统”的基本条件,分布式系统才能具备弹性能力,才能够实现故障的灵活处理和资源的调度,才能根据业务量大小,基于策略实现弹性伸缩和故障修复。

  三是全自动化,无论是业务部署、资源调度,还是故障修复等,都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人工干预。

  所以,云化不是简单的资源虚拟化,而是全面的架构变革,从而才能结构性地提升效率,包括研发效率、部署效率和运营效率。

  全面云化过程中,华为的定位及三大业务发展策略

  华为的战略一直非常清晰,就是聚焦管道,即ICT基础设施,加上智能终端。面向未来,为了支持运营商客户和企业客户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运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华为公司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云化。

  在全面云化的过程中,华为希望成为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最终能够成为领导者。我们希望通过全面云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使能运营商客户和企业客户,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运营。

  就像历史上我们把产品全面IP化一样,未来几年,华为公司会把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云化,用云计算的理念和技术全面改造电信设备,构建动态、敏捷的网络,最终支撑运营商和企业客户实现数字化运营。

  面向华为的三块业务、三个客户群,即运营商、企业、消费者,我们有不同的措施和策略。

  企业现在最痛苦的就是IT部门。业务部门对IT部门的服务能力和响应时间是不满意的,根本原因是架构落后。如何让企业传统的IT系统成为大家所期望的IT系统,其实核心之核心就是要向云架构转型、迁移。如果传统IT系统能够转变成云架构,将不仅仅面向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可以面向企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线上、线下一致的体验。也只有把IT系统全面转向云架构,才能够使得CIO从过去的被指责和最苦恼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首先是牵引企业IT系统向云架构迁移。企业走向云架构,前提是要回答为什么要走向云架构。这就要回到业务的需求和云架构的优势上。企业未来的需求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敏捷和智能,能够快速地洞察客户需求,快速地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是个性化的需求,成为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敏捷和智能是建立在“大数据和大规模IT存储和处理能力”上的,而只有云架构才能满足“海量处理能力和成本优势的结合”,并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华为的研发为例,我们有20万虚拟机支持大规模研发协作,软件版本编译只需要10分钟,测试和验证只需要1-2天,研发的生产效率倍增。企业IT系统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在流程运作,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华为从2008年进入IT领域,一直就是瞄着“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来构建IT系统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和OceanStor分布式存储已经取得领先地位。

  其次是加快企业网络走向SDN。IT系统敏捷的基础是网络敏捷,需要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内网络、园区网络、企业骨干网等走向SDN,实现敏捷网络,支撑IT云化的发展。并且,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数据量越来越大,也存在着峰谷不均的现象,完全建设私有云未必经济,部分业务采用运营商的公有云是合理的选择。企业最终会走向混合云模式,这要求实现企业网络和运营商网络的协同、打通。华为是业界少数覆盖运营商和企业网的供应商,我们在SDN控制器规划和设计时,一直坚持“一个架构,支持多种场景”,能够实现运营商网络、企业网络和DC网络的E2E打通,实现全程的敏捷。

  最后是聚焦大数据的潜力,使能企业智能化。大数据是今年最热的词汇之一,但是,数据只有和应用、商业场景结合才有价值。因此,大数据并不表现为大数据本身,而是表现为智能化的应用和服务,比如搜索服务、智能营销、智能制造等等。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价值的是各个行业的企业和各个行业的应用开发商。为此,华为聚焦FusionInsight大数据平台,不做应用,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华为的技术优势,提供大规模、高性能、易开发、易部署等领先平台,支撑企业自己或者行业合作伙伴,开发各个行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从而实现智能化升级。

  所以,从面向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核心的目标是牵引企业IT架构走向云化、牵引企业网络走向软件定义,提供大数据平台,使能企业的大数据价值创造,真正推进企业的IT系统和网络的全面云化。

  从面向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品牌、质量、体验、生态是消费者业务的核心,这是华为坚定不移的策略。

  打造中高端品牌。我们希望利用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实力,真正面向全球,打造一个高端品牌,实现全球合理盈利水平下的规模销售。中国市场的实践证明,打造中高端品牌能同时拉动整体销售规模,形成品牌溢价。在未来,所有全球消费者在选择高端品牌终端的时候,华为要成为其中之一。

  以质量和服务取胜。在短缺经济时代,只要把生产的量放大,满足需求就可以赚很多钱;现在是过剩经济时代,想重复过去以低成本取胜、以性价比取胜是没有前途的。最终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只有在客户心目中构筑起高质量的形象,我们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在智能终端时代,服务成为另一个关键的竞争要素,服务的范围也不仅仅限于售后维修,而是伴随用户从购买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取得用户服务满意度的领先,后续会加大全球服务体系和核心服务能力的构筑,把用户服务构筑成华为终端独特的竞争优势。

  华为UPS电源获得荣誉

  [新加坡,2014年10月17日] 在ICT行业权威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10月16日晚举办的“Best Practice Award”颁奖典礼上,华为被授予“2014全球通信电源产品市场领导者”大奖。该奖项基于Frost & Sullivan公司对通信电源市场的调研分析,旨在表彰处于领先地位并对该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司。

  在通信电源市场竞争激烈、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差异化特性是让企业在这个高度成熟市场保持增长的关键竞争力。华为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从通信行业继承的独特品牌价值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根据Frost& Sullivan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13年度通信电源市场咨询报告《Analysis of the Global DC Power Systems Market》,华为以24.7%的全球份额,在通信电源市场竞争中获得领先。

  “华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通信网络设备与解决方案,我们对通信网络的深刻理解决定了我们对通信能源的研发投入的方向”,华为通信能源业务部总裁陶红明出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华为通信能源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匹配通信网络发展需求的供电解决方案,这是华为通信能源业务在激烈竞争中胜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Frost & Sullivan能源和电源行业高级分析师Anu Elizabeth Cherian指出:“华为在高度成熟和充满竞争的通信电源市场中表现出持续增长和清晰的市场领导地位。华为不仅认识到该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以聚焦新技术、开发客户化产品的清晰市场策略赢得了份额的增长。”

  谈及华为通信电源业务的成功因素,Cherian表示:“华为采用领先技术优势开发的高效整流模块平台,为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成功铺平了道路,在通信行业长期的优异表现是华为领先于其它众多通信电源供应商的独特品牌价值,这一优势促进了华为在全球通信电源市场取得成功。”

  华为秉承“简单、高效”的电源开发理念,持续投入网络能源业务的研发,目前已有2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在全球9个研发中心从事该领域研发工作,拥有网络能源相关专利超过520个。得益于强大的技术实力与电信行业的优势背景,华为通信电源已在310多个电信运营商网络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