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18:19
屏蔽电缆的方法 在电缆的终端削去一段电缆屏蔽层,在导体和屏蔽层之间留出必要的漏电距离,会在暴露的电缆缘表面上形成纵向应力。在电缆端部终端装置上的径向和纵向电气应力的综合作用会导致在该点出现大应力。但是,这些应力可以加以控制,并将其降低到制作终端装置材料的工作范围以内。降低这些应力普通的方法是用缘带逐渐增加电缆终端装置的总缘厚度,以形成一个锥体,即应力锥。我国配电网电缆主要使用的有粘性浸渍油纸缘电缆、聚氯乙烯电缆及交联聚乙烯电缆及交联聚乙烯电缆等三种。粘性浸渍油纸缘电缆优点是允许运行温度高、介质损耗低、耐电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其缺点是缘材料弯曲性能差,不能在低温时敷设,按浸渍方式有普通油浸纸缘、滴干型油浸纸缘和不滴干型 油浸纸缘三种,可根据电缆敷设的水平高差情况分别采用。普通油浸纸缘电缆敷设的水平高差仅允许5~20m,滴干型油浸纸缘电缆敷设的水平高差允许100~300m,不滴干型油浸缘电缆敷设无高差限制。聚氯乙烯电缆主要优点是制造工艺简便,没有敷设高差限制,弯曲性能好,耐油、耐酸碱腐蚀,不延燃,价格低。缺点是缘电阻较油浸纸缘电缆低,介质损耗高,不宜在重要6kV线路上使用。交联聚乙烯电缆性能优良、结构简单、质量轻、载流量大、敷设方便、无高差限制,在配电网得到广泛应用。
电缆的构造 电缆按其构造及作用不同可分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电话电缆、射频同轴电缆、移动式软电缆等。 电缆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导电线芯用于传输电能;缘层电能沿线芯传输,在电气上使线芯与外界隔离;保护层起保护密封作用,使缘层不被潮气浸入,不受外界损伤,保持缘性能。 电缆按电压等级分类 电力电缆一般是按一定电压等级制造的,电压等级依次为0.5kV、1、3、6、10、20、35、60、110、220、330kV。其中1kV电压等级电力电缆使用多。3~35kV 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在大中型建筑内主要供电线路常有采用。60~330kV 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使用在不宜采用架空导线的送电线路以及过江、海底敷设等场合。按电压粗分可分为低压电缆(小于1kV)和高压电缆(大于1kV)。从施工技术要求、电缆接头、电缆终端头结构特征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考虑,也分为低电压电力电缆、中电压电力电缆(1~10kV)、高电压电力电缆。手柄下压时,柱塞向内移动,油受压后,使进油阀关闭,打开出油阀,使油压进入液压缸,推动活塞和阳模,阳、阴模之间放有压接管,当压接被挤压的坑深到一定值时,开启回油阀,活塞自动返回,压完一个坑后,移动压钳,再压下一个。
电缆的使用条件 大量电缆成组敷设时,由于相互间的加热作用,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规格大的电缆有时候需要考虑用两根或多根较小规格的并联电缆来代替,因为大截面电缆会由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使得单位截面的载流量减少。另一方面,大截面电缆的表面积对横截面积的比值减小使得大电缆散热能力差。若多根电缆并联使用时,应考虑各个电缆的相对位置,以降低电缆载流量的不均匀分布效应。 对敷设在地下管道中的电缆,当使用负荷系数时,应考虑管组及其周围土壤的平均热损失的热容量。地下部分的温度随平均热损失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可允许较高的短时负荷系数是平均负荷对尖峰负荷的比值,通常以昼夜平均负荷为基准进行测量。而尖峰负荷一般是指24h内出现的、0.5~1h期间的大负荷的平均值。对于直埋电缆,其平均表面温度可根据土壤条件限制在0~60℃之间, 以土壤水分的散失和电缆热击穿。当电缆靠近其他带负荷的电缆或热源时,或者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规定电缆载流量的环境温度时,降低电缆的额定载流量。电缆装置的正常环境温度是指电缆不带负荷时安装电缆处的温度。为了恰当地确定某一给定负荷所需要的电缆规格,应该透彻地了解这个温度。例如,在空气中与其他电缆隔开敷设的电缆,其环境温度是指该电缆带负荷以前的温度。对于空气中的电缆,还要假定电缆周围有的空间散发电缆产生的热量,并且不会提高整个房间的温度。如果规定了上述正确条件,那么,下述的环境条件就可用来计算电缆的载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