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B蓄电池: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
民营制造企业的创新探索,首先是对新技术的探索。“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这些都将给制造业相关技术的创新带来巨大契机。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增强民营制造企业自身竞争力,也将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回顾中国蓄电池行业的发展,其实也是对新技术进行探索的过程。我们通过解决超高倍率等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产品进口替代,又通过攻克核心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的难关,大幅提升电池效率和寿命、降低了产品成本和能耗,为客户创造了巨大价值,从而始终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也不断体现出中国力量。
民营制造企业的创新探索,也是对新市场的探索。民营企业从诞生起,就与市场血脉相连,不断发现新市场,通过创新满足市场需求,是民营企业唯一真实的利润来源。因此,在新市场的发现和把握上,民营企业更应投入更大精力和热情去开拓创新。
我们CSB蓄电池集团始终相信,中国和全球市场蕴藏着无穷潜力。目前蓄电池制造业虽然经历着高速增长后的回落,但这只是传统市场需求回归正常后的一种平衡。未来中国蓄电池制造业还有两个庞大的市场等待开发,一是中国的城镇化与农村市场,二是国际市场。民营制造业在这两大市场中都大有可为,尤其国际市场,更将是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必由之路。
CSB蓄电池的创新探索,还是对新模式的探索。模式的创新,有时候比技术创新更能够带来行业的革命性变化,从而改变行业的生命周期。在储能蓄电池制造行业,对产品后市场经营模式的逐步建立,给产业链条上所有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来源,在一定程度降低了电源需求放缓带来的波动;“欧美定义、中国设计、全球制造”的海外产品研发制造模式,也极大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同时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国际化思路。
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又是一个与前沿技术、前沿管理理论密切相关的行业。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已历经100多年历史,至今稳居世界500强,根本原因在于对创新的不懈追求。
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积累了企业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在当前中国制造业的伟大转型中,在创新国家的建设中,民营制造企业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的生力军,CSB蓄电池集团应当承担起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今年以来,CSB蓄电池公司围绕产品质量提升,开展了很多工作,像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导入、重点质量问题项目攻关、实施运行新的总检流程等等。
首先是CSB蓄电池集团生产基地质量部规范供方交检要求。以往供方送货比较随意,想先送后报就先送后报,甚至还有未送货先报检现象发生,有时半天没人送货,有时又不约而同一起来,把检验通道堵得水泄不通,严重影响正常的检验秩序。为改善这一现状,公司为主要供方制定了详细的交检时间表,要求供方严格按照规定时间送货交检,并对具体产品送货交检方式、检验完成后及时流转等进行了规定,有效避免了不检、漏检,既确保了上线产品的质量,也避免了检验现场管理无序的现象再度发生。
其次是规范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以往发现进货不良产品,处理手段不规范,基本是贴红票要求返工或退回。未对产品不良程度和返工要求进行明确判断并做有效记录。为此,CSB蓄电池公司质量部修订了进货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使员工了解并熟识这一处理流程。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流程操作,既避免了随意操作,防止个别供方弄虚作假,又使购买、技术部门及时了解供方产品不良情况,并对处理操作提出指导意见,使不合格品的处理走上规范轨道。
第三是针对具体半成品零件开展进货检验指导书编写工作。以往进货检验都是按图纸、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检验,至于检验项目、检验要点规定得比较笼统,现场较多靠个人理解判断,导致检验过程不规范,检验质量不高,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把关。为此,公司结合"产品配送现场"活动,根据配送目录和部门实际检验力量、产品重要程度,整理了首批实行必检要求的零件清单,编制统一、规范的零件进货检验指导书,经部门审核后发布,明确了检验项目与检验要求,使检验员对产品的评判做到标准统一、有据可循。在检验过程中,按照格式化的表格,填写检验记录。指导书的完成,也更加明确了每位检验员的职责,便于检验责任的追溯。
通过以上检验基础工作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进货检验效率,流水线上返工现象明显减少。随着活动的推进,由于对进货源头的严控,也向供方传递了质量压力,促使供方更加重视配件质量,实现了合作双方的"质量共赢"。
CSB蓄电池集团:谈环境造就人才
时势造英雄,环境造就人。这应该说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时势”或“环境”具有客观必然性;而“英雄”和“人”则带有主观偶然性。任何“英雄”或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与“时势”产生了共振;任何“人”的品性格调、文化习俗、心理素养和能耐发挥等,也都逃脱不了“环境”的塑造。
CSB蓄电池集团产品研发室认为自古就有的“孟母三迁”。可见孟母是个唯物主义者,懂得客观必然性决定主观偶然性,因为“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下假神”讲教育环境。另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讲机遇环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讲地理环境、“敲锣卖糖,各干一行”讲行业环境,还有民族环境、历史环境、文化环境、时代环境以及宗教环境等等;统统决定“人”的“造就”,规定着生长出来什么样的人。
超然环境的“人”是不存在的。至于通过艺术加工出来的“超人”,只是抽取各种可知环境可能的优越条件累加到一个人身上,为表达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渴盼,或当弱势正义战胜不了强势邪恶时的无奈的同情和悲情的信心。
不过“环境造就人”并不像机器生产零件那样千佛一面,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一是表现为同样环境生长出来的人可以千差万别,乃至天壤之异;但却无法超出“环境造就”窠臼,无不深深打上环境的烙印。二是表现为改造环境、改变环境,使“环境”按照人们特定的主观意愿去“造就人”。
据悉日前南方有个城市要投资5000万元培养一批乔布斯。这与往日一个什么学院要培养出1000个孔子的牛气如出一辙,也与往年俄罗斯要克隆1000个列宁的传言好有一拼。不论其炒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起码幼稚得连一点“时势造英雄,环境造就人”的朴素唯物主义也不懂,还不如远古的孟老妈妈。
乔布斯,与我们CSB蓄电池集团产品经理同龄,成长于二战后反叛时代的特定“环境”,成功于信息时代第三次浪潮拍打海岸的特定“时势”。他上了半截大学不想上就退学了、他想听哪些课程就回去听一听,他莫名其妙、异想天开、为所欲为,而他所在的“环境”都允许、都容忍!他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吗?同样,孔子能“培养”出来吗?脱离“环境造就”臆想出来的“培养”目标不过是痴人说梦。
CSB蓄电池集团高管们都知道“人才的竞争是根本的竞争”,都懂得广揽人才,但是弄清楚人才生长“环境”了吗?为什么在此不过草包而在彼居然精英?有没有叩问、检讨或责咎:CSB蓄电池工作环境怎么样?经营环境怎么样?分配环境怎么样?制度环境怎么样?道德环境怎么样?信任环境怎么样?奋斗环境怎么样?能给“乔布斯”多少尊重与容忍?是维护老实人还是纵容好哭的孩子?是用对一人调动一片还是用错一人打击一片了呢?能意识到“环境”窒息是人才脱颖的死敌吗?当苛求人人出类拔萃、个个以一当十的胃口难以饱足时,是抱怨四下无能、还是自责打造“环境”不力、抢抓“时势”欠捷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靠资历、八十年代讲学历、九十年代凭能力;跨世纪,回归客观:人才济济靠“环境”,出类拔萃乘“时势”。这才是CSB蓄电池集团人才管理的精髓所在: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在乎人才高低多寡,在乎“环境”打造!(CSB蓄电池产品研发经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