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封性:采用电池槽盖、极柱双重密封设计,防止漏酸,可靠的安全阀可防止外部H2、O2和尘埃进入电池内部。
2.免维护:H2O再生能力强,密封反应效率高,因此在整个电池的使用过程中无需补水或加酸维护。
3.安全可靠:无酸液溢出,可靠的安全阀的自动闭合,防爆设备的装置使赛能电池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4.命设计:计算机精设计的耐腐蚀铅钙铅合金板栅、ABS耐腐蚀材料的使用和极高的密封反应效率保证了蓄电池的命。
5.性能高
(1)体重比能量高,内阻小,输出功率高。
(2)充放电性能高,自放电控制在每个月2%以下(20℃)。
(3)恢复性能好,在深放电或者充电器出现故障时,短路放置30天后,仍可使用均衡充电法使其恢复容量。
(4)由于单体电池的内阻、容量、浮充电压一致性好,因此电池在浮充使用状态下无需均衡充电。
6.温度适应性强:可在-40℃~50℃下安全、放心地使用。
7.使用和运输安全简便:满荷电出厂,无游离电解液,电池可横向放置,并可以无危险材料进行水、陆运输。
8.性价比高:蓄电池极高的性能,超长的使用寿命,极低的维护成本确保用户得到的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
不间断电源常用术语
1) 过放电(over discharge)低于蓄电池规定的终止电压后继续放电.
2) 恢复充电(recover charge)为下一次放电做准备,对已放电的电池充电使其恢复容量.
3) 过充电(over charge)达到完全充电状态之后继续进行的充电.
4) 完全放电(full discharge)把蓄电池按规定的放电电流放电至规定的终止电压.
5) 额定电压(nominal voltage)表示电池电压时使用的标准电压.一般情况下比初始电压稍低一些的理论值.
6) 循环服务方式(cycles service system)以充电后放电作为一个循环来使用的方式.
7) 大放电电流(maximum discharge current)在不引起变形,外观异常,极柱熔断等情况下蓄电池可以放出的大电流.
8) 自放电(self discharge)不向外部提供电流,电流容量内部流失减少的现象.
9) 额定容量(nominal capacity)在标准规定的温度,放电电流和终止电压条件下,蓄电池完全充电后能提供的由制造厂标明的安时电量.
10)小时率(hour rate)以恒定电流放电至设定的终止电压的时间率,一般以小时作为单位来体现电池的容量.
11)实际容量(actual capacity)蓄电池实际拥有按一定小时率放电的容量,表示为Ah.
12)涓流式连续补充电(trickle charge)为弥补蓄电池的自放电,在脱离负载的状态下,不停地以微小电流充电.
13) 浮充充电(floating charge)蓄电池和负载并联接到整流充电器上,由充电器不断的向蓄电池以一定的电压保持充电状态的充电方式,在停电或负载发生变动时,电池能够直接不间断向负载提供电力.
14) 定电压充电(constant voltage charge)保持端子间电压恒定的充电方式.
15) 定电流充电(constant current charge)用恒定的电流充电的方式.
16) 备用式(stand-by use)一直处于充电状态的浮充充电和涓流式连续充电,备应急使用.
17) 内阻(internal resistance)蓄电池内部电解液和极群组电阻的总和.
18) 放电终止电压(cut-off voltage of discharge)根据放电电流大小和电池类别不同而设定的放电到理论上应停止放电时的端子电压.
19) 容量保存性能(capacity conservation performance)蓄电池完全充电后,在一定条件下以开路状态放置一段时间仍然保有的容量.
内短路(internal short-circuit)在单个电池内部的极群里,正负极板之间短路的现象
高频机的选择与应用
高频机是目前对金属材料加热效率高、速度快,低耗节能环保型的感应加热设备。当然高频机的选择才是重要的。
高频机的选择与应用
高频机及感应加热技术目前对金属材料加热效率高、速度快,且低耗环保。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金属材料的热加工、热处理、热装配及焊接、熔炼等工艺中。它不但可以对工件整体加热,还能对工件局部的针对性加热;可实现工件的深层透热,也可只对其表面、表层集中加热;不但可对金属材料直接加热,也可对非金属材料进行间接式加热。等等。因此,感应加热技术必将在各行各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用感应电流使工件局部加热的表面热处理工艺。这种热处理工艺常用于表面淬火,也可用于局部退火或回火,有时也用于整体淬火和回火。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苏联先后开始应用感应加热方法对零件进行表面淬火。随着工业的发展,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不断改进,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工件内产生封闭的感应电流——涡流。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工件表层电流密度很高,向内逐渐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工件表层高密度电流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表层的温度升高,即实现表面加热。电流频率越高,工件表层与内部的电流密度差则越大,加热层越薄。在加热层温度超过钢的临界点温度后迅速冷却,即可实现表面淬火。
分类 根据交变电流的频率高低,可将感应加热热处理分为超高频、高频、超音频、中频、工频 5类。①超高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高达27兆赫,加热层极薄,仅约0.15毫米,可用于圆盘锯等形状复杂工件的薄层表面淬火。②高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通常为200~30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0.5~2毫米,可用于齿轮、汽缸套、凸轮、轴等零件的表面淬火。③超音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0~30千赫,用超音频感应电流对小模数齿轮加热,加热层大致沿齿廓分布,粹火后使用性能较好。④中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5~1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2~8毫米,多用于大模数齿轮、直径较大的轴类和冷轧辊等工件的表面淬火。⑤工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为50~60赫,加热层深度为10~15毫米,可用于大型工件的表面淬火。
特点和应用 感应加热的主要优点是:①不必整体加热,工件变形小,电能消耗小。②无公害。③加热速度快,工件表面氧化脱碳较轻。④表面淬硬层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易于控制。⑤加热设备可以安装在机械加工生产线上,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便于管理,且可减少运输,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⑥淬硬层马氏体组织较细,硬度、强度、韧性都较高。⑦表面淬火后工件表层有较大压缩内应力,工件抗疲劳破断能力较高。
感应加热热处理也有一些缺点。与火焰淬火相比,感应加热设备较复杂,而且适应性较差,对某些形状复杂的工件难以保证质量。
感应加热广泛用于齿轮、轴、曲轴、凸轮、轧辊等工件的表面淬火,目的是提高这些工件的耐磨性和抗疲劳破断的能力。汽车后半轴采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设计载荷下的疲劳循环次数比用调质处理约提高10倍。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材料一般为中碳钢。为适应某些工件的特殊需要,已研制出供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专用的低淬透性钢。高碳钢和铸铁制造的工件也可采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淬冷介质常用水或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
设备 感应加热热处理的设备主要由电源设备、淬火机床和感应器组成。 电源设备的主要作用是输出频率适宜的交变电流。高频电流电源设备有电子管高频发生器和可控硅变频器两种。中频电流电源设备是发电机组。一般电源设备只能输出一种频率的电流,有些设备可以改变电流频率,也可以直接用50赫的工频电流进行感应加热。
电源设备的选择与工件要求的加热层深度有关。加热层深的工件,应使用电流频率较低的电源设备;加热层浅的工件,应使用电流频率较高的电源设备。选择电源设备的另一条件是设备功率。加热表面面积增大,需要的电源功率相应加大。当加热表面面积过大时或电源功率不足时,可采用连续加热的方法,使工件和感应器相对移动,前边加热,后边冷却。但好还是对整个加热表面一次加热。这样可以利用工件心部余热使淬硬的表层回火,从而使工艺简化,还可节约电能。
感应加热淬火机床的主要作用是使工件定位并进行必要的运动。此外还应附有提供淬火介质的装置。淬火机床可分为标准机床和专用机床,前者适用于一般工件,后者适用于大量生产的复杂工件。
高频机进行感应加热热处理时,为保证热处理质量和提高热效率,必须根据工件的形状和要求,设计制造结构适当的感应器。常用的感应器有外表面加热感应器、内孔加热感应器、平面加热感应器、通用型加热感应器、特型加热感应器、单一型加热感应器、复合型加热感应器,熔炼加热炉等。
停电也能够继续工作
有的时候,正在写一段文章,或者编一个程序,或者在用画笔画一幅画,突然屏幕一下子变黑了——停电了。唉,里面的东西都不见了,白干了半天。连存盘的机会都没有。要是搞科研的科学家也遇到这种情况,损失就更大了。能不能想个办法,使电脑继续工作,或者在市电停止的时候,机器能在短时间内保持一段时间的电,使人们有机会把已经干完的工作存盘,以便下一次再接着工作呢?办法一,较为困难,要买一台发电机,这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基本上是做不到的。第二种情况,则较为容易一些,那就是买一台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