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16 14:26
最近,考古学家将利用3D打印技术恢复叙利亚遭IS破坏的贝尔神庙拱门,心想科学技术真是快“无所不能”了,连文物古迹都能打印出来。多少名历史文物兴趣爱好者会为之感到感到兴奋。在国内,3D打印文物技术也不甘落后,北京3D打印机也成功打印了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小臣缶方鼎。
贝尔神庙拱门原图
贝尔神庙拱门一直以来文物古迹的保护始终困扰着考古界,文物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坏便难以再生。例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刚出土的兵俑色泽亮丽,表情栩栩如生,现如今早已失去了刚出土时的风采,风化严重,色泽暗淡如黄泥。
三国吴大司马朱然家族墓转眼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速度令人震惊,现在的考古水平远远高于以往,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也更强。倘若3D打印技术能够“复刻”文物,一定能够弥补不少遗憾。不少关于3D打印文物方面的消息,的确没让人失望。
3D打印国宝鹿形金怪兽仿品随着智慧型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众多博物馆与文物修复工作者,开始利用3D打印与3D扫描技术,使破败不堪的古文物“起死回生”,不仅修复了文物也让古代文化得以传承。早在好几年前,陕西博物馆已经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国宝级文物-鹿形金怪兽的仿品。据悉,北京一所中学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共同进行了“3D打印技术与文物修复”的研究课题。参与课题的一名中学生,长期在博物院中研究青铜器修复,并于近日使用北京3D打印机打印了了小臣缶方鼎。
3D打印复制青铜器课题讨论现场
传统工艺在修复文物时直接在表面操作,极易对文物造成二次损伤。而3D打印技术可以在不接触文物的前提下,通过立体扫描、数据采集、绘画模型打印等一系列步骤,对文物进行修补甚至复刻。来看一个典型的复刻例子-汉代三足陶鼎。其原件为短直口、斜肩、鼓腹、腹部凸起弦纹、双耳、兽足,器物内侧与底部有经烧结后形成的火石红。同样用3D打印技术将复制品打印成型,用传统作色工艺对其上色、做旧。将仿釉颜料与稀释剂调和,先用喷笔将器物基底色整体喷绘一层,使其整体色相与原器物相接近,后用与原件色彩风格一致的矿物质颜料,对局部弹拨、上色、做旧,仿制出原件‘暴汗’处的光泽度(暴汗是指在不挂釉的陶器上,经过入窑焙烧后,器表面出现一种极薄的亮层)。就图片来看,真分不清真品和赝品。
3D打印复刻汉代三足陶鼎,左为真品右为复刻
在对历史文物的贡献上,不少3D打印机厂家也是想办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即使不能打印出仿真的历史文物,但是也力求打印出逼真的模型。例如,文搏智能微工厂打印出了一款逼真的三足陶鼎模型,外观与汉代的陶鼎相似,颜色蕴含强烈的历史气息。
文搏智能微工厂3D打印三足陶鼎模型
3D打印技术凭借其独有的快速成型技术,不再局限于制造现代所需,而在文物保护方面日趋发挥重要作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国3D打印文物技术,不再仅仅局限于类似北京3D打印机打印的小型“青铜鼎”之类的物件或者大型古迹的补色修复,而是能够真正打印出如宫殿般的巨大文物遗迹,让现代科技留住历史,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