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出手您的藏品,那么请联系您的私人收藏经理徐女士
明清和民国时期,佛像艺术不同于过往的任何一个时期:一是造
像题材的模式化和世俗化,二是造像风格的程式化和世俗化。
根据当时社会历史分析,造成这一时期佛像艺术衰颓的原因主要
有三:佛教自身发展的衰颓,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和藏传佛教造
像艺术的影响。
这一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影响极大,特别是明清诸帝大力推崇
藏传佛教,大兴藏传佛教寺庙,在皇宫设立造像机构,使藏传佛像艺
术在内地得到了广泛传播,带动了汉藏佛像艺术的深入交融。藏传佛
教重视造像仪轨,讲究造像的量度和躯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它对塑
造庄严如法的佛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却禁锢了造像者的发挥与
创造,限制了佛像艺术个性化发展。这种造像艺术模式因明清诸帝崇
重而大行其道,对内地传统造像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内地传统造像
艺术纷纷仿效藏传佛像,形成了汉藏佛像艺术交融共存、汉藏风格趋
于统一的趋势。
这五百余年间,时间、地域、产地和雕塑者的不同,佛像艺术在
造型风格和制作工艺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明代诸帝除世宗崇奉道教外,多程度不同地崇奉佛教。由于藏传
佛教在内地的传播和明代诸帝对藏传佛教采取的政策、态度略有不同
,明代佛像艺术出现了汉藏佛像艺术交融、交替影响的局面。这里分
五个方面来探讨明代佛像艺术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特点。
成交记录
澳门华夏拍卖明代佛像最高价格记录:
LOT号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3252 明 铜鎏金药师佛像 3360万 2011-04-29
1066 明宣德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2750万 2007-06-03
0009 明正德 药师佛像图 1540万 2008-07-13
0068 明宣德 铜鎏金双修佛像 1144万 2006-10-29
1649 明永乐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817万 2007-12-03
藏品没有好差,只有价值高低;藏品没有真伪,有市场才有价值!
帮您解决以下困惑:
1、手里藏品不知道其价值;
2、藏品有价值找不到出手渠道;
3、藏品价值很高卖不上价格;
4、没有时间和途径宣传藏品提升其市场价值;
深圳中信拍卖品征集处是香港中信拍卖有限公司内地唯一征集单位
公司拥有资深鉴定专家叶佩兰、单国强、张宁、刘静、马秀银、贾文
忠、蔡国声、蒋文光、潘深亮等作为公司鉴定顾问,联合香港知名顶
级交易行专家与各位藏友鉴赏与交流。
多方位市场宣传:
*针对沪港台最高端的2万收藏家发行的《典藏》杂志,每年两期;
*携手香港文化艺术馆、香港展览中心定期举办国内国际大型展览展
销会;
*为您的藏品量身制作藏品档案中信官网,推特网等网络推广;
*定期在香港最高端会展中心,香港会展中心举办高端艺术品推荐会
;
中信助您:了解藏品价值(鉴定)-挖掘藏品价值(学术及市场分析)-
宣传藏品价值
(市场运作)-收获藏品价值(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