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13 10:31
中国弹簧行业的现状
中国弹簧行业目前具有规模的弹簧专业生产企业700多家,建立了10个专业性的弹簧研究所。整个弹簧行业的从业人员己这80000多人,弹簧行业生产的产品有21个大类,品种1600多种,年产量大约40亿件,年销售额人民币80亿元。弹簧类主要产品的质量水平己达到国外先进国家90年代的水平。
弹簧行业面临的问题
市场
目前弹簧行业的市场主要是国内市场,出口占销售额的比例很小,不到1%。弹簧行业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汽车行业、电器行业的发展而高速发展。但由于近几年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疲软,内需不足。如汽车行业,90年代初的预测是到本世纪末中国将生产100万辆轿车,各主要弹簧配套厂也相应地按客户的预期产量扩充自己的生产能力。而到如今,实际轿车生产量仅为每年55万辆,与预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造成零部件生产厂(包括弹簧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大大放空,设备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影响各企业的经济营运效益。
设备问题
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新工艺
总体上因为弹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速度较慢,缺少系统管理及理论上的支持。由于弹簧类产品并非最终产品,是隶属于某个产品中的零部件,它对主机厂的依赖性很大。过去基本上是主机厂负责弹簧设计,弹簧企业按图加工,而现在一些主机厂则需要零部件厂家共同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只是告诉弹簧厂家有关弹簧的要求及参数,让生产企业自行设计,然后设计方案交主机厂家,在确认同意或经更改后再付之实施。这样就对弹簧生产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企业有完备的检测设施,熟悉产品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而这些都是目前大部分弹簧生产企业所欠缺的。
国内对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十分滞后,如耐高温弹簧,超低温弹簧,空气弹簧,陶瓷弹簧,特殊合金弹簧等,新工艺如低温渗碳,热强压等还应用较少。国外己普遍采用的自动在线检测手段,检测结果数显化,可自动进行数理统计,并有自动反馈调整功能,可实现压力自动分选,对弹簧的尺寸,如高度、外径、圈数、负荷及探伤等实施100%自动检测,这样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废品率和返工率,也使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内部管理和成本
中国弹簧行业基本上是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虽然逐步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但各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仍有许多旧时沿袭下来的阴影和束缚,与国外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企业员工过多,内部信息不流畅,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作,推委扯皮,办事效率低,企业决策缺乏长期性和连贯性等等。
国内弹簧行业的生产成本也相对较高,除上述管理的原因之外,主要是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企业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利用,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国外要高许多。所以虽然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由于生产效率、生产管理方面等原因,产品的价格并不占优势,有的甚至要比国外高许多,这也是中国弹簧行业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之一。
弹簧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的教训
< 弹簧行业的发展受许多相关行业的影响和制约,如原材料供应、生产和测试设备配套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经营情况等。弹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分支,其发展还将受制于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弹簧行业应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开拓创新,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及短期利益的驱动,弹簧行业存在生产厂家过多,造成无序的市场竞争、重复投资、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从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对整个行业合理布局,把有限的资金和物力集中起来,逐个问题解决,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地发展。
< 一些弹簧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并得出效益后,忽视了再投λ,使企业过了若干年后技术、设备又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其实,企业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过程,企业应不断地投入资金,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