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恒温恒湿试验箱,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价格

名称:日立恒温恒湿试验箱,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价格

供应商:东莞市勤卓测试科技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个

地址:东莞市东城区财经工业园

手机:18925802250

联系人:阳海丽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46417464

更新时间:2019-10-01

发布者IP:

详细说明

  勤卓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盐雾腐蚀试验箱/二氧化硫试验箱/高温试验箱/低温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高低温湿热试验箱/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台式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试验箱/精密干燥试验箱等,并为您免费提供一年设备保养,终身的维护!

  日立恒温恒湿试验箱技术参数:

  型号 UK-100 UK-225 UK-500 UK-800 UK-010

  工作室尺寸D×W×H 450×450×500 500×600×750 800×700×900 800×1000×1000 1000×1000×1000

  外型尺寸D×W×H 1100×750×1600 1200×1100×1900 1350×1280×2100 1450×1480×2200 1650×1480×2200

  功率(KW)3.8KW 4.5KW 5.3KW 6.9KW 7.5KW

  温度范围;0℃~100℃

  湿度范围:20~98%R.H

  波动:≤±0.5℃

  均匀度;≤±2℃

  湿度偏差;+2、-3%R.H

  升温时间;0℃~100℃约35min

  降温时间;100℃~0℃约40min

  控制器:进口微电脑温湿度集成控制器

  精度范围:设定精度:温度±0.1℃、湿度±1%R.H,指示精度:温度±0.1℃、湿度±1%R.H

  温湿度传感器:铂金电阻.PT100Ω/MV

  加热系统:全独立系统,镍铬合金电加热式加热器

  加湿系统:外置隔离式,全不锈钢浅表面蒸发式加湿器

  除湿系统:采用蒸发器盘管露点温度层流接触除湿方式

  供水系统:加湿供水采用自动控制.且可回收余水.节水降耗

  制冷系统:全封闭风冷单级压缩制冷方式/原装法国“泰康”/全封闭风冷复迭压缩制冷方式

  循环系统:耐温低噪音空调型电机.多叶式离心风轮

  外箱材质:优质碳素钢板.磷化静电喷塑处理/SUS304不锈钢雾面线条发纹处理

  内箱材质:SUS304不锈钢优质镜面光板

  保温材质:聚胺脂硬质发泡/超细玻璃纤维绵

  门框隔热:双层耐高低温老化硅橡胶门密封条

  标准配置:附照明玻璃视窗1套、试品架2个、测试引线孔(25、50、100mm)1个

  安全保护:漏电、短路、超温、缺水、电机过热、压缩机超压、过载、过电流保护/控制器停电记忆

  电源电压:AC380V±10% 50±0.5Hz 三相五线制

  使用环境温度:5℃~+30℃ ≤85%R.H

  日立恒温恒湿试验箱主要特点:

  日立恒温恒湿试验箱箱体结构

  箱体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型,造型美观大方、新颖并采用无反作用把手,操作简便。

  箱体内胆采用进口高级不锈钢(SUS304)镜面板或304B氩弧焊制作而成,箱体外胆采用A3钢板喷塑。

  采用微电脑温度湿度控制器,控温控湿精确可靠。

  大型观测视窗附照明灯保持箱内明亮,且采用双层玻璃,随时清晰的观测箱内状况。

  设有独立限温报警系统,超过限制温度即自动中断,保证实验安全运行不发生意外。

  可选配记录仪,打印机能打印记录设定参数和扫描出温湿度变化曲线,4~20mA标准信号。

  箱体左侧配直径50mm的测试孔。

  日立恒温恒湿试验箱控制系统

  日本进口数显触摸按键,PID微电脑SSR温度控制器;

  外置式锅炉蒸汽式加湿器具有节能降耗功能,可节约70%能耗

  电器控制主件采用进口“施耐德”及“梅兰日兰”元件,更好地控制温度;

  保温系统采用超细玻璃纤维填充保温区,内外胆连接部位采用非金属耐高、低温材料,有效降低温度传导

  具有自动演算的功能,可将温湿度变化条件立即修正,使温湿度控制更为精确稳定。

  日立恒温恒湿试验箱制冷系统

  冷机采用法国原装“泰康”全封闭压缩机。

  冷冻系统采用单元或二元式低温回路系统设计。

  美国“艾高”干燥过滤器,台湾“冠亚”油分离器,意大利“卡士妥”电磁阀

  采用多翼式送风机强力送风循环,避免任何死角,可使测试区域内温湿度分布均匀。

  风路循环出风回风设计,风压风速均符合测试标准,并可使开门瞬间温湿度回稳时间快。

  升温、降温、加湿系统完全独立可提高效率,降低测试成本,增长寿命,减低故障率。

  日立恒温恒湿试验箱符合标准

  GB/T2423.1-2001 GB/T2423.2-2001 GB/T2423.3-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