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天球瓶是明初受西亚文化影响而烧造的瓷器,创烧于明代永乐时期。流行于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是宫廷最为名贵的陈设用瓷之一。雍正乾隆时期的天球瓶,除用青花做装饰外,还有粉彩、斗彩、孔雀绿、霁蓝、宝石蓝等,达到“师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境地。此件天球瓶的基本形制为圆口、直颈、球腹,饱满圆润,胎质厚实,通体满施蓝釉,色泽均匀细润,沉静明快。观之,使人深深地感受到其釉色之静雅,器形之华贵。
进入明洪武时期,珠山御窑厂根据皇宫的需要,大量烧造釉里红、青花,以及类似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的外酱釉里蓝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外蓝釉里红釉、外红釉里蓝釉、外褐釉里蓝釉等,所谓“二色釉”的器物,却始终未见到通体里外施纯一蓝釉的实物资料面世。民窑方面,就目前所见的器物而言,无论从材料的运用,到制作工艺,都足以证明,饱经战争创伤的制瓷业,尚处在恢复阶段,无能力生产出包括中上层地主、官僚、富贾等需要的产品。因此,洪武时期民窑的生产,仅能满足下层百姓的一般需求。
简言之,像蓝釉器这种上档次的产品,在民窑中很难见到。永乐时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御窑厂的制作工艺日臻娴熟,花式品种不断翻新,瓷器质量精益求精,使明早期瓷器生产向着新的高峰迈进。而民窑在社会稳定、经济复苏的条件下,紧随其后,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然而,在如此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优越的创造气氛围中,至今尚未见到能被确定的永乐蓝釉完整器的倩影。是永乐帝本人“尚白”而避讳蓝色?还是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掘尚未发现?抑或人们对永乐蓝釉器的认识仍处在模糊阶段?扬州市缺口工地上,曾出土过一批明早期民窑蓝釉器,由于未经过科学的发掘,错失了一次良好的机遇,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乾隆宝石蓝釉瓷器历年成交记录(部分)
清乾隆宝石蓝釉大天球瓶63.25万2013-10-26
清乾隆宝石蓝釉天球瓶61.6万2014-03-23
清 乾隆宝石蓝釉碗28万2013-09-08
清乾隆宝石蓝釉胆瓶17.25万2014-05-17
清乾隆宝石蓝釉碟一对4.51万2000-11-07
清乾隆宝石蓝釉碟3.45万2012-10-05
清乾隆宝石蓝釉盘0.4万2014-06-25
中国古代瓷器名家字画近年多有亿元拍品诞生,尤其是明清瓷,历来是古玩市场的绝对主流,无论是拍场还是收藏市场,无论是数量还是价值,明清瓷都稳居国内瓷器市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