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2.校直原理?
文献[2]和文献[3]介绍了校直原理可认为金属变形超过弹性变形的极限之后,变形进入塑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不管变形量如何增加,其弹复能力不再增加,或者有较少的增加,同时出现永久变形。因此准确地说,这个阶段应属于弹塑性变形阶段。轴类零件的校直即属于该弹塑性变形阶段。由于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所以弹塑性弯曲后必然有一部分变形得到恢复,另一部分被残留下来。要想完成校直过程,必须确定这样几个参量,即:反弯变形量、压点位置以及支点位置。这些量都是我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了一个解决方向。文献[1]文献[12]介绍了压力校直工艺应与原始曲率的随机性和规律性保持相适应。如支点距离可调,压点位置也可调,就可保证压力作用在原始曲率最大处;支点应能移位,保证压力集中作用在原始曲率最大处;零件还可翻转角度,可使各方向的弯曲得到校直。我们知道在压弯同一种零件时,支点距离增大,校直力变小,所以如果零件的原始曲率变化很大,则应减少支点距离;另外,大截面的零件一般原始曲率校小,曲率变化梯度也较小,故需要较大的支点距离,所以支点距离应可调。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校直效果。看了这些文献让我对校直原理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对我研究的课题有很大的帮助。?
?
3.液压校直主机?
文献[5]介绍了主机采用整体焊接式结构。结构特点是机身为开式结构,可三面观察和接近工作区并且装卸工件方便。在上梁部分设计安装工作油缸,下梁部分安装有滑动工作台,工作台上采用支承部件,测量部件,驱动部件等以便于轴杆类零件的校直。立柱部分采用封闭截面或框架结构,内部安装电器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