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选择合理使用杀菌剂:
1、要彻底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是防.无论对系统侵染或局部侵染的病害,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在病菌入侵前或进入植物体的初期,阻止其危害.一旦症状显露,或已具有一定的严重程度,再大力防治已为时过晚,损失已成定局.因此防病不同于治虫.
2、要根据传病规律,采取相应对策.农作物病害有空气传播病原、种子苗秧带菌传播土壤或土杂肥带菌传播有害昆虫和螨类传播等几大类.如蚜虫、飞虱等传播病毒造成的病害,则应在带毒害虫危害作物前治虫.若带毒昆虫已吸食寄主汁液,再治虫已不能防病.种传式病害、如许多禾本科作物的黑穗病等需在种子处理方面下功夫,秧苗带菌则应先处理秧苗后下田.土传病害(包括多种线虫病),大多采用药剂处理土壤、苗床,如使用多种杀线虫剂、熏蒸剂等.对气传病害,大都用常规叶面喷雾、喷粉(包括粉尘剂).白粉病危害麦类,也可以用内吸剂处理种子.
3、针对作物需防治的病害,对症选药.选择有效的药物,不是一药治百病,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高效、广谱.有些物效药只对少数病菌有效,仍是优秀药物.
4、根据病原菌的生活周期及流行规律,确定防治期.要按照防治目的、施药手段等来决定如何用药.例如防治种传病,可以拌种、浸种、闷种、种子包衣等;叶面施药,喷雾或撒粉,则应根据所用的保护剂、内吸剂、治疗剂的种类,来决定施药时间与次数;防治麦类赤霉病,关键在初花期施药……
5、不要刻意追求高效、内吸、广谱杀菌剂.许多保护剂有其独到的优点,历百年而不衰.例如波尔多液及铜制剂,石硫合剂及硫剂类.百菌清、代森锰锌更是近年广泛应用的品种,应与内吸剂配合或轮换应用.
6、防止病菌抗药性发展.不能连续用一种杀菌剂,也不能一个生长期连续数次用同一类杀菌剂,对内吸剂应限制使用次数.(铭洁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