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先行者分析天平广州厂家

时间:2017-01-18 09:24

  产品品牌:(OHAUS)奥豪斯

  (OHAUS)奥豪斯先行者分析天平说明:

  应用

  称重, 计数, 百分比称重

  显示屏

  LCD显示

  电源

  AC 电源适配器 (内置)

  通讯

  RS232

  结构

  金属基座,ABS外壳,不锈钢秤盘,防静电的侧移门和顶部移门。可更换的面板防护塑料罩。

  设计特点

  可拆卸的不锈钢秤台,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屏,固定的下挂式称量,带3个滑动门的全玻璃防风罩(0.1mg和1mg型号天平),前水准泡,菜单和校准锁

  OHAUS)奥豪斯先行者分析天平特点:

  优化的微小加样称量-采用最新的数字处理技术,在保持天平读数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对微量加量的响应速度

  多组合式风,罩紧凑设计-5片玻璃无须任何工具就可轻松拆卸,充分满足您不同的称量需求;紧凑的设计、也能适用于小型试验台,为您节省更多工作空间。

  环境滤波优化设置-根据用户工作现场的环境特点,可对天平进行高、中、低滤波优化设置,从而使称量结果更快速、更稳定

  传感器相关知识阅读:

  多应用于铝合金称重传感器,在毛坯加工成弹性元件后进行,主要有反淬火法、冷热循环法和恒温时效法。

  1.反淬火法

  也称深冷急热法。将铝合金弹性元件置于-196℃的液氮中,保温12 h后,迅速用新生的高速蒸汽喷射或放入沸水之中。反淬火法利用深冷与急热产生的应力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达到释放残余应力的目的。试验表明,采用液氮一高速蒸汽法可降低残余应力84%,采用液氮一沸水法可降低残余应力50%。

  2.冷热循环法

  冷热循环稳定性处理工艺为-196℃×4 h/190℃×4h,循环3次,可使残余应力下降90%左右,并且组织结构稳定,微量塑性变形抗力高,尺寸稳定性好。冷热循环法释放残余应力的效果如此明显,一足因为加热时原子热运动能量增加,点阵畸变减小或消失,内应力下降,上限温度越高,原子热运动越大、塑性越好,越有利于残余应力释放。二是因为冷热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应力与残余应力相互作用,使其重新分布而获得残余应力下降的效果。

  3.恒温时效法

  恒温时效既可消除机械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又能消除热处理引入的残余应力。LY12硬铝合金在200℃高温下恒温时效时,残余应力释放与时效时间关系表明,保温24 h,可使残余应力下降so%左右。

  称重传感器稳定性分为三个时期,即初始不稳定期、稳定期和疲劳不稳定期。

  1.初始不稳定期

  在此时期内,称重传感器的性能波动较大,主要表现在零点和灵敏度的不稳定。这是因为弹性元件经过毛坯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打磨、电阻应变计粘贴和加压固化等工艺过程,在其内部和胶层之中产生残余应力,随着时间的增加,残余应力逐渐释放,造成称重传感器在早期使用中性能不稳定。在称重传感器出厂前,通常都会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与工艺手段模拟使用条件,进行各种稳定性处理(也称人工老练试验),将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性能波动减至最小,基本渡过初始不稳定期。

  2.稳定期

  当称重传感器经过各种稳定性处理和用户应用一段时间后,故障率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这个时期的不稳定因素很少,往往是一些随机的原因,即进入了稳定期。对应于这个时期的使用时间称为使用寿命。

  3.疲劳不稳定期

  称重传感器在经历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时期后,由于防护与密封性能下降、电阻应变计老化、补偿元器件变化等原因,故障率开始增加,即进入了疲劳不稳定期。

  1、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传感器响应(输出)的变化对相应的激励(施加的载荷)变化的比。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采用额定载荷状态电桥的输出电压与输入激励电压之比值(mV/V)来表示。通常称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

  2、为什么传感器内部要加补偿电路?

  称重传感器在制造过程中,为了改善它的性能,特别是改善温度特性,一般要在应变计电路中附加对零点和灵敏度的温度补偿。即除了应变计外,其中还增加了各种补偿电阻。

  零点补偿的目的是尽量减小电桥零点随温度的变化,因此,除应变计本身的温度自补偿外,又加入了电阻温度系数和电桥中应变计的温度系数不同的电阻元件(如铜电阻或镍电阻等),以加强补偿作用。

  灵敏度补偿的目的是减小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变化,即补偿弹性体的弹性系数和应变计的灵敏度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因此,对电桥中串接了两个与电桥温度补偿作用相同的电阻。同时电路中的其它电阻用于将电桥的初始平衡,额定输出和输入电阻。

  本章从工程应用角度将用于力和力矩传感器的相关原理加以介绍。每种原理一 些适用于测力传感器,一些适用于测量力矩传感器,根据各原理应用的广泛度和现 有成果,分别介绍几种技术成型的称重仪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应用。

  应变式传感器原理

  应变式传感器是基于应变效应。应变效应是指金属丝电阻值随其形变而发生变 化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中,金属丝的阻值R与其长度l成正比,与其截面积S成反 比,比例系数为电阻率口。其表达式可以看出,影响K。有两个因素,第一项(1+2户是金属丝受 力后几何形状发生变化所引起的,第二项是由于金属丝自由电子的活动能力发生变 化引起的,该项无法用解析式表示,只能依靠实验求出。对于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 料的电阻率应变效应原理有所不同,但结果相近。  

  通过以上原理分析可知,电阻丝受外力引起轴向应变,致使电阻值成比例地变 化,通过转换电路可将电阻值变化转化成电信号输出,这就是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 原理。 

      1.应变片的结构与分类

  根据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制作的 应变计又名应变片。常见的粘贴式结构如 图11一3所示。应变片的典型结构包括有敏 感栅、基底、盖片、引线及豁合剂等。

  (1)敏感栅。应变片中实现电阻转换的 元件,其合金材料的选择对所制造的应变片的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合金材 料的选择需考虑的因素有:①较高的灵敏系数并在较大的应变范围内稳定;②有高的和稳定的电阻率;③电阻温度系数小并 有足够的热稳定性;④机械强度高、加工和焊接性能良好;⑤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 强等。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常用的合金大致有:铜镍合金(康 铜)、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镍铬铁合金、铂及铂合金等。

  (2)基底。基底的作用是保持敏感栅固定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并使敏感栅与 弹性元件相互绝缘。对基底材料的要求是挠性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赫合性和绝缘性能好、蠕变和滞后小、不吸潮和热稳定性好等。

  常用的基底材料有纸、胶膜和玻璃纤维布。聚酸亚胺是一种综合性能极佳的有 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胶膜耐高温达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为一200一 300℃,高绝缘性,成膜性好,制成的应变片蠕变小、滞后小、稳定性好、疲劳寿 命高,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玻 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 好,机械强度高,稳定性和疲劳寿命也高,适用于高精度传感器上。

  (3)盖片。盖片的作用是防潮、防腐、防损、避免机械损伤和高温氧化等。其 材料采用纸或胶膜或纤维布,也可以用钻合剂作为保护层。

  (4)引线。它的作用是连接敏感栅与测量电路。通常使用低的稳定电阻率及小 电阻温度系数的丝状或带状的金属导线。常温应变片多用镀银紫铜丝或铜带,高温 应变片多采用镍铬、银、铂等,高疲劳寿命的应变片采用敏青铜作为引线。引线与 敏感栅的连接可以采用钎焊、锡焊、电弧焊或电接触焊等。

  (4)豁合剂。生产应变片时,粘合剂的作用是把盖片和敏感栅固定在基底上, 使用应变片时,勃合剂的作用是把应变片贴在弹性体被测位置上。粘贴应变片时, 因为钻合剂参与弹性体形变到应变片的传递,所以其形成的胶层直接影响应变片的性能。工程上赫合剂的选择要根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