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来,国内通胀形势趋强,政府频繁加息及上调准备金率,房价调控力度亦趋严格,软体家具行业的市场需求略显低迷。但软体家具因其时尚性与实用性逐渐普及至普通百姓家庭,对软泡聚醚的市场需求将会回升。同时,汽车行业方面,高档汽车的座椅对软泡聚醚的需求更高,虽然汽车产销量涨幅较低,但MPV和SUV等类型汽车依然维持较高增长,对软泡聚醚的市场需求强劲。
硬泡聚醚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硬泡,应用于冰箱、冰柜和冷库等冷藏保温、建筑外保温、太阳能热水器、汽车保温材料等。硬泡聚醚在发达国家主要消费领域是建筑外保温材料,在欧美地区硬泡聚醚消费量的55%应用于建筑领域,而冷藏保温行业仅占据20%的份额。
硬泡聚醚在冰箱、冰柜中的应用尚无可替代品。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对中国冷藏保温行业的拉动主要体现在消费升级和更新换代上。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15年将全国冷库总容量在现有88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
目前国内建筑外保温行业仍然以聚苯乙烯泡沫为主。聚苯乙烯泡沫价格相对较低,但其为热塑性材料,受高温冲击后易软化流淌,引起墙面垮塌,燃烧的滴落物具有引燃性;且其燃烧的热释放量较高,产生烟量也较大,一旦发生火灾,危害性很高。而以硬泡聚醚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聚氨酯硬泡是保温性能优越的隔热材料。
随着对“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升,中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法规。2012年5月,建设部发布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指出到2015年,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全面执行新颁布的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比例达到95%以上,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与“十一五”期末相比,提高30%以上;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执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或接近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水平。
| 巴斯夫推出全新聚醚多元醇产品,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量,有效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全新产品隶属Lupranol® 品牌,此品牌用于高回弹性软泡和半硬泡聚氨酯泡沫等汽车行业应用组件的生产。这一低VOC级多元醇已被证明可大幅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尤其是醛类物质的排放量。在生产用于座椅、车顶棚以及方向盘等汽车内饰的聚氨酯发泡材料时,Lupranol是一种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
聚醚多元醇回收安全又可靠
由于聚醚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加之聚醚的原料环氧烷为石油化工产品,价廉易得,因此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主要用于高温润滑剂、齿轮润滑油、制动液、难燃型液压液,金属加工液、压缩机油、冷冻机油、真空泵油等。
1)高温润滑油。良好的粘温性能和在高温下不结焦的特性。使聚醚可以作为玻璃、塑料、纺织、印染、陶瓷、冶金等行业中的高温齿轮、链条和轴承的润滑材料。
2)齿轮润滑油。聚醚中加入一些抗磨或极压添加剂后,是一种理想的齿轮润滑剂,用于大、中功率传动的蜗轮蜗杆副、闭式齿轮和汽车减速齿轮上,可降低齿轮磨损,延长换油期和检修期。
3)金属加工液。由于聚醚的水溶性和油溶性以及逆溶性,在金属加工液中主要用作切削液和淬火液。当用作切削液时,冷却性、润滑性、无沉淀和起泡倾向、渗透力也好、对大部金属不腐蚀,较少受水质与水硬度的影响,因此是一种优良的金属切削液。
4)润滑脂基础油。聚醚可用作润滑脂基础油,主要用于生产制动器和离合器用脂,耐烃溶剂用脂、大于300℃高温下固定用螺栓、链条用高温摩擦件用脂以及仪器机械用脂等。其中在汽车制动器和离合器中使用时,其主要优点是与其中的橡胶件与制动液有良好的相容性和优良的抗氧性。
5)热定型机油。印染和塑料工业中使用的热定型机和拉伸拉幅机的链条与导轨之间是高温、高速下的滑动摩擦,要求润滑油具有良好的高温氧化安定性,以及结焦少、润滑性好等性能。
6)压缩机油、冷冻机油和真空泵。由于聚醚具有良好的粘温性能、低温流动性、氧化稳定性和润滑性,对烃类气体和氢的溶解度小,和氟利昂气体有好的相溶性,因此很适合作氢气,乙烯和天然气的压缩机油以及冷冻机油和真空泵油。
粘度特性。聚醚的突出特点是随着聚醚分子量的增加,其粘度和粘度指数相应增加。它在50°C时的运动粘度在6~1000mm2/s范围内变化。聚醚的粘度指数比矿物油大得多,约为170~245。
2)粘压特性。聚醚的粘压特性决定于其化学结构和分子链的长短,粘压系数通常低于同粘度矿物油的粘压系数。
3)低温流动性。聚醚一般具有较低的凝点,低温流动性较好。
4)润滑性。基于聚醚的极性,加上具有较低的粘性系数,在几乎所有润滑状态下能形成非常稳定的具有大吸附力和承载能力的润滑剂膜,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与较强的抗剪切能力。聚醚的润滑性优于矿油、聚α烯烃和双酯,但不如多元醇酯和磷酸酯。
聚醚
5)热氧化稳定性。与矿物油和其他合成油相比,聚醚的热氧化稳定性并不优越,在氧化的作用下聚醚容易断链,生成低分子的羰基和羰基化合物,在高温下迅速挥发掉。因此聚醚在高温下不会生沉积物和胶状物质,粘度逐渐降低而不会升高。聚醚对抗氧剂有良好的感受性,加入阻化酚类、芳胺类抗氧剂后可提高聚醚分解温度到24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