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窑 白瓷翘楚

名称:宋代定窑 白瓷翘楚

供应商:上海泓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上海黄浦区淮海中路金钟广场9楼

手机:18721814592

联系人:汤家明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62721622

更新时间:2014-09-24

发布者IP:116.231.82.27

详细说明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发展的时期,瓷业生产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宋代的瓷窑分布于全国各地,生产规模极其庞大,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宋代白瓷在成熟的唐代白瓷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既保留了唐代以来以釉取胜的特点,又创造出许多新工艺。宋代白瓷名窑辈出,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邢窑一统白瓷天下的局面。其中最著名的白瓷窑场当属河北定窑。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白瓷贡品为历代宫廷所珍藏。从五代后期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发展的时期,瓷业生产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宋代的瓷窑分布于全国各地,生产规模极其庞大,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宋代白瓷在成熟的唐代白瓷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既保留了唐代以来以釉取胜的特点,又创造出许多新工艺。宋代白瓷名窑辈出,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邢窑一统白瓷天下的局面。其中最著名的白瓷窑场当属河北定窑。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白瓷贡品为历代宫廷所珍藏。从五代后期到北宋中期近100年的时间里,定窑烧造出大量的质量精美的白瓷器,影响极其深远。在北方以漳河、汾河两岸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白瓷窑系,称之定窑系。在这个定窑系中除河北外,以山西窑场最多,有平定窑、盂县窑、阳城窑、介休窑等。定窑的制瓷工艺还影响了当时江淮流域的制瓷业,出现景德镇窑、德化窑、吉州窑、潮州窑等烧造白瓷的窑场。

  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始烧于唐。定窑在宋人的笔记中虽屡有陈述,但是在唐代却因受到邻近邢窑的影响,才在瓷器的制作上向精白细致与优雅的方向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其以工整雅素的印花定窑器著称于世。

  定窑烧瓷地点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是曲阳瓷器的集散地。定窑白瓷对后代瓷器有很大影响。

  事实上,在定窑主要产地的涧磁村,从唐代开始,便已经制作出一种和宋代白瓷相当接近的产品了。当时唐代涧磁村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3种:第一种为日用粗瓷,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子、盆、三足炉和玩具等,在风格上,器沿均折成唇边,丰肩,平底或玉璧式底。它们一般胎骨厚实,断面较粗,胎色灰白,烧结良好,与唐三彩胎骨有较多相似处。第二种是较小件的装饰用品,如各式盏托、葵瓣口盘、兽形曲柄壶等等。器物的胎比较薄,断面较细而胎色洁白。第三种,胎质更加细腻.胎色略为发黄。有部分作品为了取得洁白的效果,在胎体上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罩以透明的玻璃釉。其实就材料与烧制方法而言,第三种唐代涧磁。村白瓷与宋代定窑白瓷相比,除了纹饰的造型而外,其他方面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了。

  至于在不同时代器足的处理上,亦与器形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以碗为例,唐代早期定窑的碗大多平底浅身,胎质厚重。唐代后期碗身多为45度斜出,碗身较浅,宽圈足,胎薄而里外施釉。以上这种风格一直到五代宋初,圈足制作才更加精致,口沿的造型也由直口变为唇口。到了宋代中期,不但圈足细致,器壁也由45度的直线形渐变为略呈弧状的曲线形,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本来定窑白釉器在五代之前都是光素无纹的。直到北宋初年的时候,定州涧磁村与东西燕山村的窑工们,一方面在胎釉的制作上吸取了邢窑白瓷的精华,一方面又习得唐末五代越窑的划花装饰技法,这样一来,可以说是继承融合了唐以来南北两大名瓷的风格与优点。定瓷早期刻划花以莲花纹最为盛行,缠枝菊纹次之。另外也有在一件作品上同时出现菊花缠枝花与莲花纹的。

  定窑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刻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定瓷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与缠枝菊纹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的布局很不谐调,这应看作是一种新装饰工艺还处在初期阶段的表现。刻花装饰兴起之后,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所谓篦纹就是一种类似梳子刮过的痕迹,作法是先在折沿盘的盘心部位刻划出折枝花或缠枝花的轮廓线然后在轮廓内用竹梳刮一下,就出现了很自然的复线纹。装饰纹样以双朵花为常见,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有两花并放,有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也有莲花、荷叶两枝交错并出,布局富有变化。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云龙等纹饰轮廓线的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也使主题更加突出。

  北宋中期,定窑的窑工们将金银器的模造技法和缂丝织品的图案花,以及白瓷的烧造技术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印花,从此印花技法对我国南北瓷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北宋晚期,印花技法完全成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这些都是它的特点。因此,定窑印花瓷器在宋代印花白瓷中最有代表性,对南北瓷窑有较大影响。白瓷的印纹,多在盘碗的内部。

  定窑印花题材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有一定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花卉纹又以牡丹、莲花多见,菊花次之。布局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在敞口小底碗内印三或四朵花卉,碗心为一朵团花,有四瓣海棠花、五瓣梅花和六瓣葵花,不同于北方青瓷只一种团菊。禽鸟纹的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多与花卉组合,如孔雀多与牡丹组合在大盘的里部有4只飞翔的孔雀,孔雀之间刻一枝牡丹相隔,盘心配以鸳鸯牡丹。整个纹饰如一幅布局严谨的织锦图案,鹭鸶、鸳鸯则多与莲花组合。印花龙纹标本在窑址散布较多,印龙纹的都是盘,盘里满印云纹,盘心为一矫健的蟠龙,龙身盘曲首尾相接。1948年涧磁村法兴寺遗址曾出土过这种印花云龙绞盘10件其中6件流散到国外,其余4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流散到国外的一件底部划刻有尚食局3字铭文从中可知这类器物是北宋宫廷里的专用品。北宋晚期,丝织品上盛行婴戏纹,定窑印花器中也有婴戏纹。窑让出土标本和传世品中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和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其中婴戏三果纹比较少见,三婴三果间隔排列,缠枝布局。三果为桃、石榴与批把,三婴姿态不同,双手均摇树枝,一骑于枝上,一坐于枝上,一立于枝上,赤身露体肌肉丰满可爱;此种纹饰布局其他瓷窑未见。

  至于在烧造技术方面,在北宋中期由于产品的需求量大增,当时的窑工们为了增加窑的烧成量,以节省燃料,开始使用覆烧法。覆烧是末代定窑瓷器的装烧方法之一,是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因此称为覆烧。这种烧法对北方及江南地区青白瓷窑有很大影响。事实上,在使用覆烧法之前,盘碗都用普通匣钵装烧,即一件匣钵只装烧一件器物,用覆烧法之后,改用垫圈组合的匣钵取代普通匣钵,每一垫圈的高度,只占普通匣钵高度的五分之一,因此用同样的窑炉,耗费同样的燃料,可以得到近5倍的产量,因而覆烧方法得到普遍推广。但是由于使用覆烧法,也使得器口不能施袖,而出现口部无釉的缺点。

  征集范围:

  1:瓷器:高古瓷、明清瓷等

  2:玉器:上古玉、高古玉、明清玉、现代籽料、等

  3:书画:清代之前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翡翠,青铜器,鸡血石,紫砂壶,牙雕,田黄石,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