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五彩属于釉上彩,是在已烧成的瓷器上用红黄蓝绿紫等多种陶瓷釉上彩料,按图案纹饰绘于已成瓷的釉面上,再在窑炉里再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工艺方法。五彩大致始于唐三彩,经过宋元的发展,至明万历年间工艺趋于精湛,其制出的五彩产品已经十分精致,至清三朝(康熙、雍正、乾隆)达到高峰。清代康熙五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后的雍正、乾隆的制作水平更是突飞猛进。清代康熙五彩在继承传统、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的基础上,还发明了釉上蓝彩代替釉下青花五彩的青色。五彩总体上可分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即古彩)。
五彩又名“古彩”、“硬彩”,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釉上彩绘方式,是我国较早时代出现的一种较为完善的陶瓷釉上装饰方法,是景德镇的独创釉上彩绘品种。釉上五彩陶瓷彩绘,从起源到发展、兴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康熙五彩是明清时期釉上彩的最典型的装饰形式,代表了五彩瓷的杰出成就,具有鲜明的年代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陶瓷界,目前对“五彩”、“古彩”、“硬彩”的概念虽有定义,但细考究起来,不免令人混淆。
笔者认为“五彩”和“古彩”可以互称,古彩是人们为了把它与粉彩和新彩相区分的叫法。五彩起源于明代五彩瓷,从明宣德年间开始烧造。宣德五彩画面疏朗,布局严谨;成化五彩,色彩更加丰富,绿、黄、红、紫等釉上颜料鲜艳夺目;嘉靖、万历五彩,品种丰富,盛极一时。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陶瓷艺人研制出釉上蓝彩,取代了以前的釉下青花,五彩才进入到釉上彩的范围。这样自古至今,五彩大致有三个重要时期:大明五彩、康熙五彩(古彩)和现代五彩(古彩)。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学会了使用天然有色矿物作颜料,在陶器表面涂抹,从而创造了雄浑气势的古代彩陶文化和彩陶艺术。至唐代,利用铅釉低温易溶的特色,创造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宋代陶瓷艺人在总结唐三彩多色彩釉的装饰方法的基础上,制作出宋三彩瓷器,而且在宋三彩基础上又发明宋加彩或称为红绿彩的装饰。元代瓷器装饰,继承唐、宋三彩组合图案的装饰方法,又发明了在白胎瓷器上笔绘三彩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绘制而成的器物,称之为“元三彩”。宋三彩、元三彩的绘制原理与唐三彩有相似之处,但在装饰技法上比唐三彩利用色釉简单拼合成图案花纹的方法要先进的多,已发展为一种以描、画、填、勾等综合用笔的彩绘装饰方法。至明代时,技法得到更一步的提高,大明五彩的成功烧造,是最明显的见证,经明成化、嘉靖、万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积累,为康熙五彩釉上线条的绘制、釉上色料的不断丰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康熙时期的彩绘瓷器在继承传统的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品种的基础上,发明了釉上蓝彩,釉上蓝彩的发明是康熙五彩的最大的变革性突破。釉上蓝彩的发明使彩瓷的品种在原有的五彩、三彩、斗彩、红彩、绿彩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珐琅彩、粉彩、黑彩和金彩等种类,其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釉上蓝彩的浓艳程度胜过青花,但眼观却柔和而不刺目。康熙之前五彩中的蓝色,都是用釉下青花料色所代替。釉上蓝彩的出现,结束了五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历史,开创了从画面到填全部在瓷胎上完成的新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促使了五彩瓷进入繁荣昌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