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车厢扩展方式为机械压簧与人力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顶、底板的扩展与撤收。顶板的支撑元件为机械压簧,扩展装置为双层套筒内装压簧结构,外套筒在上,内套筒在下。外套筒的一端与扩展顶板上的支座铰接,内套筒的一端与固定在间壁上的支座铰接。当展开顶板时,在人力辅助下,将扩展顶板拉启约10°左右,扩展顶板便可在机械压簧的作用下,开启至80°左右位置,这时用辅助支撑装置将顶板支撑固定。撤收时,先收起辅助支撑装置,用钩杆拉住顶板上的钩环,用力将顶板拉下至垂直位置,即完成顶板的撤收。扩展底板的扩展装置安装于舱内,通过柔性钢丝绳及导向轮将扩展底板与机械压簧连接起来。当展开底板时,需工作人员将锁紧底板的插销打开,然后用钩杆将底板拉至水平位置,再打开调平支撑装置支撑于地面上;撤收时,先收起调平支撑装置,再用钩杆将扩展底板推起至锁固位置,并用插销锁紧。
电动拓展机构
拓展装置是由电机、减速齿轮箱、锥齿轮组、侧传动轴、内面可滚动支撑、滚珠丝杠等系统组成。左侧电机布置在右后角,为拓展运动提供动力,其旋转运动经过齿轮箱,实现减速增扭的作用后,到达齿轮箱外的锥齿轮。此锥齿轮与螺套一端的锥齿轮相配合,将旋转运动传递给螺套,再通过螺套与滚珠和螺杆的配合,将旋转运动转变为螺套的轴向运动,螺杆的另一端与车体连接,依靠螺套推动拓展舱的伸展收缩。由于螺杆及螺套展开后较长,为了防止产生较大的挠度,在螺套外面采用内面可滚动的支撑作为径向支撑。
减速箱锥齿轮相对于螺杆锥齿轮的另一侧与另一锥齿轮配合,此锥齿轮与侧传动轴固联,通过光杆将旋转运动传递至拓展舱的另一侧,传动轴长度方向设有两个侧支撑座,提高机构刚度。光杆的另一端布置有一个锥齿轮,此锥齿轮与前部螺套端的锥齿轮配合,实现拓展舱两侧两根螺杆协同转动,均衡地为拓展舱提供动力。经过两个锥齿轮副传动,将后部螺套的转动传递给前部螺套,前后两根螺杆螺套的旋向相同。
拓展机构设计
车身两侧各设有7 000 mm×1 700 mm×1 700 mm拓展舱,拓展舱由电动拓展机构、轨道、活动伸缩顶及活动折叠底板等部件组成,展开三维效果如图5所示,该系统采用一键操作,可联动工作,拓展舱相关的技术参数如下:展舱尺寸为7 m×1.7 m×1.7 m、展开时间≤60 s、收缩时间≤60 s、最大宽度为5.9 m、宿营人数为29~33人
3.2.2 空调系统
车厢安装FKWD-40/BP 空调器,以满足车厢内制冷需求。在制冷运转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R22)蒸汽由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室外侧的风冷式冷凝器放出热量,冷凝为高压饱和液体,然后经过毛细管节流降压进入室内侧的蒸发器中,并在其内部进行沸腾、汽化吸热,与室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被冷却降温的空气由离心风扇吸入,再进入室内,完成室内的通风冷却循环,使室内温度降低。同时,湿度也因冷凝水的排出而降低。室外侧的冷凝器空气冷却循环由轴流风扇完成,被冷却的空气从风机电动机吸入而直接吹出,不断带走冷凝的热量并排至室外。如此反复以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空调系统
3.2.1 暖风系统
车厢暖风系统由独立燃油暖风机、暖风机箱、进风管、回风管和出风管及控制系统组成。采用内循环方式,出风口和回风口均在车厢内。
拓展舱的底板由两块成型铝板铰接而成,与拓展舱侧围和车架之间铰接,平时折叠于侧围板内侧;宿营时,通过拓展动力带动展开平铺于轨道上,与五根轨道及电动支脚共同承重,也可作为拓展时宿营的地板。
车厢环境控制
3.1 车厢密封
撤收后车厢的密封:车厢的扩展顶板撤收后为车厢的侧板。侧板与固定厢体的底板以及前、后板之间采用压缩式橡胶条密封,侧板下部中间位置有一道偏心式锁固机构,保证橡胶密封条能被均匀压缩至8 mm(压缩量4 mm),侧板顶边铰链处外边加防雨密封条。扩展后车厢的密封:扩展底板与固定厢体底板之间的密封为压缩式橡胶条密封,密封条在固定厢体底板上,压缩量4 mm,靠底板自重压倒密封条。扩展底板与扩展端板(前、后)及扩展侧板之间采用橡胶条压缩式密封,密封条在扩展底板上,压缩量4 mm,由扩展底板及扩展端板(前、后)、侧板之间的设计间隙保证压缩量。扩展端板(前、后)与固定厢体的前、后加强侧板之间采用压缩式橡胶密封,压缩量4 mm,由扩展端板与固定侧板的间隙及扩展端板的定位装置保证。扩展顶板与扩展端板(前、后)、扩展侧板之间采用压缩式密封,密封条在扩展端板及扩展顶板上,压缩量4 mm。靠扩展顶板自重及压紧装置保证压缩量。扩展顶板与固定厢体采用压缩式密封,密封条与扩展顶板相联。
车厢密封设计
侧围拓展舱采用二重密封结构,一重是拓展舱周边型材嵌有密封条,保证宿营时,拓展舱的密封性和保暖性;第二重是在车体骨架框周边与拓展舱之间嵌有双重密封条,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和拓展时,车内的相对密闭环境,实现双重密封,保证使用要求,双重密封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