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每十文重一两,又读作开通元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形制与唐有别。唐代还铸有少量“开元通宝”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另外,还铸有极少的金、银、铅质开元通宝,十分罕见。
同时,开元通宝也是中国度量衡改为十进制的关键。当时一两重二十四铢,这对于钱币换算极为不便。开元通宝钱每文重二铢四絫,十文刚好二十四铢即为一两。这种换算一直延续至晚清,一枚库平一钱与一枚标准的开元通宝重量相等,甚至影响了后世将近1300余年。开元通宝“形”延续了自秦以来的方孔圆钱,“制”基本延续了汉以来的五铢钱重。(五铢钱的重量是十分科学的,任何朝代的小平钱只要偏离了五铢钱的重量均会出现问题)标准的开元通宝与标准的五铢钱重量相差无几,这注定了开元通宝也将成为一种成功的货币体系。因此开元通宝被称为我国货币史上三大钱系之一。
2008年,宁夏吴忠市修建明珠花园,文物部门配合城市建设发掘,在唐代墓葬的古代钱币中有一枚“开元通宝”,虽外表包裹着斑斑铜锈,仍透露出点点金黄色,经过除锈清理,“鎏金开元通宝”金光灿灿地展现出来。鎏金开元稀少罕见,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很不够。
“开元通宝”货币是唐朝开国铸币,史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条,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开元通宝,开创并确立了“通宝”钱制,其本身的重量和形制也成为历代推崇的榜样。
谈到开元通宝的版式,要先从其钱文说起。《旧唐书·食货志》言:“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欧阳询是初唐三大书法家之一,其书就的“开元通宝”钱文,基本为隶书体,或称“八分书”,其中含有楷书笔意,笔划挺劲、结体谨严、风格道丽,开创一代钱文书风。
江苏文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开元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开通宝折十钱------------------价格:RMB3,980,000----日期:2016-10-09
唐撒马尔罕王朝“开通宝”------价格:RMB2,640,000----日期:2017-05-28
“开通宝”背下”永”----------价格:RMB1,590,000----日期:2016-03-19
民国早期“开通宝古币图富------价格:RMB2,240,000----日期:2016-02-05
唐“开通宝”金质赏钱一枚------价格:RMB2,230,000----日期:2017-06-25
刘建平·开通宝----------------价格:RMB2,390,000----日期:2017-03-18
开通宝”背栗特文--------------价格:RMB3,180,000----日期:2017-08-04
“开通宝”背下”永”----------价格:RMB3,960,000----日期:2017-03-14
开通宝折十钱------------------价格:RMB3,130,000----日期:2017-06-14
开通宝背三朵云开炉钱----------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6-07-10
开元通宝钱的版式是在初欧阳询钱文书法的基础上,由不同的铸钱监在不同时期的铸钱实践中,逐渐发展演绎而来的。
大致说来,在唐朝铸“乾元重宝”以前,开元通宝的主要版别样式都出现了,后来中晚唐时期铸造的开元通宝钱,几乎都是以初唐和盛唐开元通宝为原型翻铸而成,只是出现了钱径变小、钱缘变阔、文字模糊、形体粗糙和星月纹类型有所丰富等新特点而已,这一规律也表现在会昌年间出现的纪地背文钱——“会昌开元”上,其面文版式都能在盛唐及其以前开元钱的版式中找到原型。
吴忠的这枚“鎏金开元通宝”从其品相、精细程度来看,是用铜开元的优质版式铸造的“开元通宝”,正反面都通体鎏金,正面钱文字规整、大方。背面没有留星或月牙纹,没有文字,直径23.6毫米,并不是作为流通货币使用,是用来赏赐的。
开元通宝,钱文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钱文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通谓之开通元宝钱。《龙川略论》中记载,苏辙至京师,参知政事王介甫问铸钱。对曰:"唐开通钱善,今难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