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通宝说起这枚“崇祯”,梁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是因为这个钱币而迷上钱币收藏的。10年前,梁先生到上海旅游,在明故宫遗址的一个地摊上,发现了一枚“崇祯通宝”,钱币上铸有一匹奔马形的图案。梁先生觉得很奇怪,于是买了下来。回来后,梁先生向一些行家请教,才知道这个钱币的典故。“从此,我爱上了收藏钱币。这枚‘崇祯’,直到现在我还收藏着。”梁先生说,“正因为有这许多传说,至今这枚“崇祯”钱,跟10年前的价相比,已升值了许多倍了。”
近,笔者在一友人处,亲眼目睹到一枚极为罕见的巨型崇祯通宝背“二”钱,本人深感泉缘非浅,大开眼界。据友人讲,该钱系近得于上海封丘农民之手。在征得友人同意后,本人为该钱拍了照片(遗憾的是友人不同意为该钱做拓片),并测量了该钱的有关数据。今特将此钱公之于兹,以飨泉界同好,并浅谈本人对该钱性质的一些看法,以与泉界同好“珍泉共欣赏,性质相与析”。
据大河报报道,该钱为黄铜质,铸造而成,传世品,包浆幽润,品相较佳,为开门见山的真品。面文为真书“崇祯通宝”,顺读,背穿右“二”。文字特征为:宽“崇”,丰“祯”,单点“通”,尔“宝”。直径48.50毫米,厚3.50毫米,重44.826克。钱体轮廓规整,字口深峻,内穿光洁,地章钱肉之上有清晰的刀修痕迹。外轮磕碰处较多。此钱字文精整,轮廓厚重,显然为官炉铸钱,而非民间私铸。
明思宗朱由检为明朝的末代皇帝,在位共十七年(公元1628~1644年),其年号为“崇祯”。崇祯时期,曾铸大钱,有折二、当五、当十共三等。其中的崇祯通宝背穿右“二”为记值钱,通常直径在28~29毫米,者为31毫米,属大样。崇祯当五钱,仅有背文记局一类,分户五、工五、监五三种,钱径一般在34毫米左右,重约11.5~12.5克。当十钱,仅见光背宽郭大字一种,直径约44毫米,重约20余克,比较少见。
江苏文溪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崇祯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崇祯通宝”小平背“四手”----价格:RMB3,780,000----日期:2017-07-20
“崇祯通宝”小平背“四手”----价格:RMB1,610,000----日期:2016-05-26
明代“崇祯通宝”折十样钱一----价格:RMB3,790,000----日期:2017-08-19
“崇祯通宝”折十光背----------价格:RMB1,780,000----日期:2016-07-07
明折十“崇祯通宝”------------价格:RMB1,110,000----日期:2017-01-13
明崇祯通宝背工五、户五、监----价格:RMB3,270,000----日期:2017-05-24
“崇祯通宝”小平背“四手”----价格:RMB3,440,000----日期:2017-08-10
明·崇祯通宝铜钱背十二两------价格:RMB2,890,000----日期:2016-05-11
明·崇祯通宝铜钱背十二两------价格:RMB1,180,000----日期:2017-07-13
崇祯通宝十二两----------------价格:RMB2,470,000----日期:2016-07-17
从整个崇祯时期来看,并未铸造过超出当十的面值更大的钱,而我省封丘所出的这枚巨型崇祯通宝背“二”钱,直径竟高达48.50毫米,比崇祯当十大钱还多出4.5毫米,重量是崇祯当十钱的两倍多。由此看来,这枚巨型崇祯通宝背穿右“二”字钱,显然不是流通钱;其“二”字的含义,既不是记值、折值,也不是记局、记地,亦不属于镇库性质,因为中国古代钱币中的镇库钱或光背(如“大唐镇库”大钱)或背铸图案(如“崇祯重宝”背双龙大钱),尚无背铸数字的先例。以理推测,该钱的“二”字显然属于记年,当指崇祯二年,即公元1629年。
纵观崇祯时期的铸钱状况和该钱的形制风貌,本人以为,这枚巨型崇祯通宝钱应是明朝京师于崇祯二年特意铸造的“纪念币”,或用于特大庆典,或用于开炉铸钱做纪念(这种观点亦曾得到上海省钱币学会副秘书长、著名古钱币鉴定专家于倩老师的认同)。
到目前为止,此钱尚属首见,其珍稀程度非同一般,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