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光绪元宝广东省一圆哪里市场好交易价格高

时间:2018-04-21 15:33

  此币正面以珠圈为界,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珠圈以外,上端为“广东省造”四字,下方为“库平重一两”五字,左右两侧各铸一蝙蝠图案;珠圈以内,铸有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背面也以珠圈为界:珠圈外面,铸有双龙图案;珠圈里面,铸有一圆形“寿”字。直径40.5毫米,重37.4克。这种银币有一个很显著的特色,那就是在币面两侧各有一蝙蝠图案。

  当时把它的图像铸在银币之上,寓有吉祥的含义。因为,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的“福”字读音相同,而把蝙蝠图案铸在币面上,系取“蝠”、“福”两字谐音。并且,如将它与背面的“寿”字相对应,便构成“福寿双全”之意。广东双龙寿字一两银币尽管被记录在1939年中国钱币图录中,但它为何制造、为谁制造及何时制造均未确定。

  本公司近几年对光绪元宝广东省一圆市场分析估价:

  广东省造光绪宝每百枚换一------价格:RMB3,350,000----日期:2018-01-07

  1900年广东省造光绪宝1----价格:RMB3,990,000----日期:2017-08-24

  清广东省造光绪宝每百枚换------价格:RMB4,360,000----日期:2017-11-06

  广东省造光绪宝每百枚换一------价格:RMB2,710,000----日期:2017-04-24

  清广东省造光绪宝每百枚换------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8-03-17

  光绪元宝广东省一圆交易价格,光绪元宝一直是古钱币珍藏中受关注比较多的钱币,尤其是在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暑期钱币促销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光绪元宝的热卖更能说明古钱币市场的火热以及这种清机制钱币的火热情况。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寿字双龙银币有两种版式,即直径为45毫米的库平重一两银币和直径为39毫米的库平七钱二的银币,两种版式的银币设计风格一样,但是在细节上有很多区别。本品为库平七钱二的版式,由于广东省当时铸造此币的目的是奉献清廷以祝慈禧太后万寿,所以铸额不大,大多奉献给清廷或赠于当时的达官显贵,见于民间流通的很少。该银币正面珠圈外上端镌刻“广东省造”四字,下端镌刻楷书“库平七钱二”五字,左右两侧各镌有一蝙蝠图案,珠圈内铸有“光绪元宝”四字。银币背面珠圈外铸双龙戏珠图案,珠圈内铸一圆形“寿”字。银币设计极富特色,正面两侧所铸的一对蝙蝠图案寓意吉祥。因蝙蝠的“蝠”字与“福”字谐音,在币面上铸蝙蝠图案意在取“蝠”、“福”两字谐音,与背面的“寿”字相对应,寓意“福寿双全”。由于两种版式的寿字双龙银币中,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寿字双龙库平重壹两银币不便于流通使用,故铸额极其稀少,而实重库平七钱二的银币为当时通行的壹圆型流通币,其铸造量和存世量均大于一两币。

  近几年光绪元宝广东省一圆市场行情价格:

  广东省造光绪宝三钱六分成------价格:RMB3,340,000----日期:2017-12-09

  清广东省造光绪宝每百枚换------价格:RMB2,260,000----日期:2018-01-06

  光绪宝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价格:RMB4,640,000----日期:2018-01-09

  广东省造光绪宝每百枚当一------价格:RMB2,840,000----日期:2017-09-10

  广东省造光绪宝每百枚换一------价格:RMB2,840,000----日期:2018-03-04

  光绪元宝广东省一圆拍卖,该币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精湛,雕工完美,浮雕感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显得非常清晰,特别是广东七钱系列银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准备流通的(尽管没有流通),其暗记防伪更是后无来者,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

  光绪元宝户部造;2北洋造;12湖北造;7江南造;15河南造;11湖南造;14江西造;9山东造;8广东造;5清江造;6浙江造;16江苏造;13四川造;10福建造;17安徽造;3吉林造;4奉天造;18广西造;19新疆造;20造黑龙江从上面阿拉伯数字可以显而易见的清楚,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七月,清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储备不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这种币制以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价值流通,是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了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