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以来,所有朝代的银锭价值都翻了5倍,个别的翻了十几番。”徐东古玩城资深古银锭收藏家卫东介绍,近年来市场上银元宝的收藏风潮渐起,价格也出现了较大的上扬。“玩的人多了,存世量又没有增加,价格自然涨。玩银锭的藏家从来不会输钱,输的只可能是时间。”
据介绍,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明清两代白银(银锭)作为主要货币流通。今天我们所见的银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
近两年银锭价格的快速上扬,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也造成了不少本无人问津的银锭价格飞涨。
中国银锭中国银锭, 英文为sycee, 是[细丝]的意思, 细丝者, 顾名思义, 细小的丝纹也. 一般而言, 成色高的银锭, 其特征为锭面多有水波状的细小丝纹, 故名. 及后所谓细丝或纹银者, 泛指成色较高的银锭, 却不一定有丝纹. 中国铸银的历史,
上溯秦汉, 其时称为[白金]. 但亦仅限于皇帝赏赐或库存, 并不能流通. 货币均沿用制钱. 及至唐宋, 渐渐被广泛地用于交易或缴税. 且宋人喜窖藏银锭, 视为财富. 直至明清, 大额用银, 小额用钱, 银锭已等同货币, 非常普及. 不但商业买卖汇兑用银, 且政府税收, 支出, 发俸等, 均指定用银. 后来满清政府更干脆规定国家金融以银为本位. 银两之风行, 直到民国廿二年废两改元为止, 凡一千多年. 银锭是秤量货币, 并没有面值. 它的价值是就其重量和成色高低而定.
周行单位为两(一两约为卅六克), 故俗称银两. 至于银锭的重量, 则视乎需要而定, 并无准则. 大至上可分为大中小锭, 大锭一般是五十两左右, 中锭十两, 小锭则一两至五两不等. 一两以下, 概称为碎银. 银锭造形繁多
古代银锭精品拍卖
清代安徽五十两银锭----成交价:210万----拍卖日期:2017-06-10
清代江西五十两银锭--成交价:275万----拍卖日期:2017-11-19
清代河南五十两银锭---成交价:236万----拍卖日期:2016-05-22
元代真定路课五十两银锭---成交价:290万----拍卖日期:2016-11-22
清代山东五十两银锭----成交价:192万--拍卖日期:2017-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