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使用的下限应是西汉,西汉时期不仅沿用战国楚金版,而且还继续浇铸新的金版,目前所见大的两块金版,即江苏盱眙的54印版(重610克)、35印版(重466.3克),或许便是西汉时浇铸的。其器形、铭文书法和戳记的排列均不同于战国的楚金版。
春秋战国时代,南方的楚国大量铸行金版,金版的形状多数为龟甲状,正面有排列有序的方形戳印,戳印铭文多为“郢(旧释郢爰)”两字。也有圆形的金版,正面打有圆形的戳记。金版可根据需要,任意切割,称量使用。战国晚期,秦也仿制过金版。
古玩艺术品交易平台近几年对古代金元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千金壹两”金宝--------------价格:RMB2,520,000----日期:2017-02-11
“景福珠宝有限公司千金壹----价格:RMB2,130,000----日期:2016-03-06
清·上海“泰康润泰烩赤”一----价格:RMB2,990,000----日期:2016-06-02
清·上海“泰康润泰烩赤”一----价格:RMB3,140,000----日期:2016-01-28
清·上海“泰康润泰烩赤”一----价格:RMB2,480,000----日期:2017-12-08
近几年古代金元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无锡福字壹两金宝----------价格:RMB2,850,000----日期:2016-05-22
“景福珠宝有限公司”一两金----价格:RMB2,150,000----日期:2017-11-24
清·无锡福字壹两金宝----------价格:RMB1,770,000----日期:2017-04-19
清·无锡福字壹两金宝----------价格:RMB2,730,000----日期:2016-06-24
清·上海“泰康润泰烩赤”一----价格:RMB3,510,000----日期:2017-03-16
作为中国古代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金时期称为“银锭”。不过,银锭作为手段流通始于金代。金代的白银每锭重五十两,值百贯。到公元1197年(承安二年)12月,“遂改铸银名‘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每两折钱两贯,公私同见钱用”。至此,白银才成为法定与钱、钞一起通用,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种趋势的影响到了元代,终于使原来以铜钱本位改为银本位,元代起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产生了我国币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所以元代之银锭通称为“元宝”。这时“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是元宝称呼的主要来历,但绝非指形状,而是将金银锭泛称为元宝。
明代五十两金锭目前所知,考古的仅有两例,一是1972年陕西太原南郊黄陵村明晋王墓了两枚五十两金锭;另一是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了两枚五十两的金锭。除此之外,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曾收藏有一枚永乐十七年的五十两金锭,2009年春季古玩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的拍品中曾见有一枚永乐元年的五十两金锭。依据可见的公开资料,明代五十两金锭存世数量不超过十枚。
而另一件清末民初兰州永庆丰上上赤五两金锭(重151克)也从20.5万元拍至50.8万元易手,加上买家10%的佣金,成交价为160.38万元。
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甾、铢计量,而以两、钱、分、厘十进位法计量。开元通宝钱,径八分(约2.4厘米),重二铢四丝(约4克)为一钱,每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金元宝(goldcoin)其外文意思等同于金币,属古代流通,在中国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年间,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读为“开通元宝”的。而元代称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叫做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约定俗成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