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由于开采量低,从未在中国圜法上扮演重要角色。十九世纪中叶后,全球各主要国家竞相采用金本位制,导致金贵银贬,使银两本位的中国在国际汇兑上亏损巨大,逐渐兴起改革币制之声,但清并不积极。至甲午战败和庚子之变后,因赔款以为计算标准,金银兑价不利造成偿还时所谓的“镑亏”倍增,朝野急谋对策,于是有彷效欧美从速实施金本位之议。
1903年4月(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清于下旨“于京师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随即以机器运转需考虑取水运煤之便改设天津。1905年8月,财政处奏报天津厂于6月开机先行试造铜币。次年(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试铸“大清金币”,币面加注帝号及岁次“光绪丙午年造”,隔年再铸岁次丁未(1907年)的金币。
1943年5月《泉币》第十八期)编辑提及张絅伯于1920年间得吉林厂平三钱,意大利外交官罗斯愿以丙午及丁未大清金币一对交换;当时厂平市价一百数十元,而金币每枚不过五十元。到了四十年代,“厂平银币之价犹昔,而金币每品,万金亦不易得。”另戴葆庭在同年9月《泉币》第二十期提到丁未一两金币:“图桉简洁,文字纤秀,与丙午金币,同属稀品。”、“当时以铸额不多,而金本位制又未确定,流入市侩之手,多鎔为饰物,昙花泡影,亦可叹也。民初,其价甚廉。”可知丙午及丁未大清金币虽未发行,在民初之时却有相当数量流入民间。
古玩艺术品交易平台近几年对大清金币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价格:RMB2,720,000----日期:2016-02-16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一两红----价格:RMB2,830,000----日期:2016-08-05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价格:RMB2,470,000----日期:2016-11-28
1906年光绪丙午年造大清----价格:RMB1,890,000----日期:2017-01-07
1906年光绪丙午年造大清----价格:RMB2,170,000----日期:2016-11-03
近几年大清金币市场成交的价格: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一两红----价格:RMB2,920,000----日期:2016-02-25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一两红----价格:RMB1,550,000----日期:2017-12-23
1907年光绪丁未年造大清----价格:RMB3,150,000----日期:2017-09-26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价格:RMB3,940,000----日期:2016-07-25
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价格:RMB2,930,000----日期:2017-03-01
图中金币为光绪丁未年金币,正背两面分别铸铭文及图案。正面铸有双线外郭,内圈有联珠纹。顶边铸右读楷体“光绪丁未年造”六字,底边右读为“库平一两”。珠圈内部直读楷体“大清金币”字样。币背铸有正面五爪金蟠龙一条,祥瑞云朵围绕周围,外部两条,外侧为细线条,内侧有一联珠纹圈。大清金币的造型已接近新式钱币,但是币面上的铭铸仍说明没有完全脱离“秤量”体系。
有说丙午及丁未大清金币因币面仅刻汉文而无满文,违背大清体制故不被采纳,但尚未查到记载文献。虽然视同样币,但存世似有相当数量,由泉界耆宿的论述可略窥一二:1940年11月《泉币》第三期,张絅伯提到“以上两品,原铸者成色较佳。盖当时铸以进呈御览者,为数甚少,不可多得。近时市肆所见,大抵为津厂用原模翻铸之品。虽非伪物,究相区一间也。”
贴图为广东收藏家默斋主人吕公志强于2007年北京诚轩秋拍的光绪丙午及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各一枚,成交总价含手续费前者为人民币78.4万元,后者为106.4万和吕公珍藏币一枚。
大清皇家金币
中国的收藏界,一向没有“皇家金币”这一说,泱泱华夏文明史,似乎与此四
在清末外国银元大批涌入中国前,中国币制仍未脱离“秤量”范畴,但在形式上已形成“元宝”制。基本形制为圆形钱,大概在清嘉庆年间银币才仿造出新式银元,至此中国的脱离秤量体系,具有现代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