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28 00:45
唐代宣宗时期(公元847-858年),苏州早出现了银行的雏形——“金银行”。1897年个中国银行的始创人则是家住留园的盛宣怀。在现代银行业兴起,上海成为全国金融中心之前,苏州一直是东南沿海的金融重镇。晚清民国初苏州甚至有“存款码头”之称,说到底,苏州底子厚,老百姓手里有钱,又有量入为出的花钱传统,在苏州做金融当然占尽天时地利。
进去进叫头埭,是收兑典物的场所。柜台基本都在1.8米以上,还有栏杆,我们大多数人都得高高仰视才能看到柜台里朝奉先生,也就是柜面主管的鼻孔。
整个宅院建于明末清初,双排五进,前铺后宅,总共有120间房。是目前江苏省内保存完整、规模大的典当行。当年央视拍纪录片《徽商》时,遍访中国才找到这里。为什么拍徽商找到苏州了?主要因为当时典当铺的人员构成主要以徽州人为主,所以那时苏州人干脆管当铺叫“徽州当”,所以建筑风格也将中国美的苏式和徽派建筑溶于一体,工作环境非常令人艳羡呀!当年,这样的办公场所该算得上是金融业的标志性建筑了吧。
物以稀为贵,并且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因此方形碗也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现代银行兴盛前,苏州的金融业支柱主要是两个——典当和。典当,那是很牛的职业。
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是,能参加古代高考,还能考取的,毕竟还是极少数派。所以除了“读书”肯定还有别的选择。苏州古谚有云:“一读书,二学医,三开典当,四织机。”找份典当行工作的体面度、紧俏度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从学徒做起的话,收入起步不如典当行高,不过如果运转正常,继续做下去有小拆有红帐,那就比等着师兄早死才能顶替的典当行有盼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