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长久吊挂在表面的字面,会遭到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使书画色彩褪淡,笔迹含糊,发生纤维的老化、变脆。因而,通常不要将宝贵的书画长久地挂在厅室里,更不要挂在太阳能直射到的壁上。应挂一段时间再珍藏起来,若书画数目多,则能够采纳轮番吊挂的方法,这样做,既能开展珍藏书画的不同风范,欣赏佳作,又能延缓老化变色流程.
尘土也是书画的大敌之一。挂在墙上,或寄存在箱、柜中的书画,一样会遭到尘土的影响,微小的尘土沾在书画外表,碰到一定的湿度,它能成为不干净的小颗粒,等小颗粒的水份蒸发,会在画面上留下黄色黑点。
作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
拍卖金额:3.08亿元
拍卖时间:2010年11月20日
拍卖行: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
拍品介绍:众所周知,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于世,高古的精摹本历来被当做真迹看待。此平安帖久享盛名,历代鉴赏家对其年代多有研究,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它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这件高古摹本曾经受乾隆帝盛赞,誉本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堪称顶级藏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最早见于北宋著名丛帖《绛帖》,后经《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嘉德秋拍亮相的为前半部,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四行,四十一字。据悉,此帖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隆御题两次,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序,极其难得。经考证,在元代被鉴定大家柯九思收藏,在其左右及宋绫隔水的骑缝上盖有他多方收藏印。此后这件作品入明初收藏家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徵明所得,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卷四,被认定为唐人所摹,后此帖归其长子文彭所有。万历年间流入北京,被王世懋、孙鑛等发现。明末藏于安徽歙县收藏家吴家凤处。清初分别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标家,之后被收入内府。
拍卖过程:2010年11月20日晚,在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中,起拍价为5,500万元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成为大热。拍卖师像报菜名一样快速刷新着竞价,不到3分钟,《平安帖》的价格便飙升到了8,800万元。此后,多位藏家以1,000万元的竞价阶梯展开拉锯战,最后,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2.75亿元为3391号买家竞得,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3.08亿元。
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引进欧美运营商,成熟运营模式,采用实物挂牌交易模式,公司力求甄选专业、保真、制度完善合理,交易诚信透明,从而最大限度控制风险,华夏文交所必将成为亚洲最重要的一个艺术品交易平台之一。
现在委托广州隆盛正式向大陆征集藏品,如果您有精品,欢迎联系罗经理。
职位:大陆征集负责人罗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