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技术参数】
a.精度: 温度±0.1℃+1digit 、湿度±1%RH+1digit
b.分辨率:温度±0.1,湿度1%R.H.
c.温度斜率:0.1~9.9可设定
d.具有上下限待机及警报功能
e.温湿度入力信号选择PT 100Ω×2(干球及湿球)
f.温湿度变换出力:4~20MA
g.6组P.I.D控制参数设定,P.I.D自动演算,干湿球自动校正
恒温恒湿机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恒温恒湿机时,确实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操作的性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保护:在每次操作前,应检查超温保护器是否设置妥当,以确保操作者的。
1)避免频繁开门:在操作过程中,除非对必要,否则不要私自打开箱门,以免造成危险。2)接地线装置:确保恒温恒湿机有良好的接地线装置,以防产生静电感应。3)供水水质:加湿供水时,应使用纯水或电导率低于10uS/CM的水质,以保持给水顺畅。4)定期清洁和检查:定期清洁试验箱,检查其运行状态,以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5)放置试验物品:放置试验物品时,要确保其质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对试验箱造成损害。6)避免触电风险:注意事项,避免触电和湿度过高导致触电的风险。7)操作规程: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正确设定温湿度参数,并监控试验过程。8)关闭再开启冷冻机组:避免在三分钟内关闭再开启冷冻机组,以免影响设备的性能。9.阅读说明书: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可程式恒温恒湿实验机说明书中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如何维护恒温恒湿机?
恒温恒湿机的维护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保持测试准确性的关键。以下是一些维护建议:
1)清洁设备:定期清洁试验箱内外,确保传感器和测试区域无尘埃和污垢,以免影响温湿度的准确性。2)检查水箱:定期检查并清洁水箱,避免水垢和微生物的积累,同时确保水质符合要求。3)检查电气系统:定期检查电气接线是否牢固,以及是否存在短路或磨损的风险。4)润滑移动部件:对于有移动部件的恒温恒湿机,如风扇等,应定期检查并添加适当的润滑油。5)校准传感器:定期校准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6)检查密封性:检查试验箱门的密封性能,确保没有漏气现象,以维持箱内的温湿度稳定。7)检查制冷系统:定期检查制冷剂是否充足,以及压缩机和冷凝器的工作状态。8)检查加热元件:定期检查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确保加热均匀且无故障。9)软件更新:如果恒温恒湿机配备了控制软件,应确保软件保持状态,以获得佳性能和补丁。10)记录维护活动:建立维护日志,记录每次维护的日期、内容和发现的问题,以便跟踪设备状况。11)维护:对于复杂的维护任务,如更换制冷剂或修理控制系统,建议联系的技术人员进行。
通过遵循上述建议,可以有效地延长恒温恒湿机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其处于佳工作状态。
本公司拥有一支的研发团队,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拥有自主的技术和多项知识产权,包括注册商标和专利信息。1.严格的质量控制:从材料选择、加工过程、性能检测到售后服务,公司都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给客户。 2.优良的服务: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目标是实现“零缺陷”的产品,让客户购买放心,使用满意。 3.市场竞争力:公司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受到产商的好评,有助于提升客户的产品质量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万能试验机的电气设备要求
1)试验机的电气设备,无漏电现象。其电源线与机壳间缘电阻应大于1 ;2) 保护装置,当施加的试验力超过试验机大试验力的 2%~5% 时,装置应立即动作,使试验机停止加力。3)当试验机的移动的夹头运行到其工作范围的限位置时,限位装置应立即动作,
使其停止移动。4)变形测量装置,试验机利用引伸计测量试样变形时,引伸计的计量性能应符合 JJG 762 ((引伸计》的要求。5) 噪声,试验机工作时噪声声压级应符合以下规定:当大力值不大于 000 kN 时不应大于 75 dB (A);当大力值大于 000 kN 时不应大于 80 dB (A)。
试验机控制系统要求
1)一般要求:控制系统应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应具有应力、应变、位移三种控制方式。在不同控制方式转换过程中试验机的运行应平顺,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振动和过冲。应力(力)控制在可控制的应力(力)速率范围内:——对于 0.5 级试验机,应力(力)速率相对误差的大允许值为±1%,应力(力)保持相对误差的大允许值为±1%;——对于1级试验机,应力(力)速率相对误差的大允许值为±2%,应力(力)保持相对误差的大允许
值为±2%。制造者应在产品说明书或技术文件中给出试验机能够控制的应力(力)速率范围。
2)应变(变形)控制在可控制的应变(变形)速率范围内:——对于 0.5 级试验机,应变(变形)速率相对误差的大允许值为±1%,应变(变形)保持相对误差的大允许值为±1%;——对于 1 级试验机,应变(变形)速率相对误差的大允许值为±2%,应变(变形)保持相对误差的
大允许值为±2%。制造者应在产品说明书或技术文件中给出试验机能够控制的应变(变形)速率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