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书画
黄永玉,原籍中国湖南省凤凰县,出生于常德县,土家族人,中国画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1946年,他和张梅溪结婚。 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
主要作品
编辑
木刻
《劳军图》《雪峰寓言插图》
《叶圣陶童话》
《饥饿的银河》
《森林组画》
《拜伦像》
《玛耶诃夫斯基像》
《自刻像》
《春天的树》
《三.八那天》《小草》
《东北啊!》
《失乐园》
《春山春水》(木刻集)《下场》(1939)
《烽火闽江》(木刻集,1940)
《齐白石像》(1954)
《阿诗玛》(插图,1956)
油画
《鱼》
国画
《鸡鸣》
《老鼠》(40×40cm)
《鸟》(39×55cm)
《花鸟》(89×68cm)(66×66cm;2003年)
《鹭鸶荷花》(119×240cm)
《荷花双鹭》(68.5×137cm)
《梅花图》(68×68cm;1988年)
《高仕图》(56×67cm)《歌鸟》(66.5×67.5cm;1984年)
《风景》(48×68cm)
《马》(102×100cm)
《双鹤》(178×96cm)
《水鸟》(98×70cm)
《人物》(67×39cm)(65×65cm)
《骑驴人物》(67×67cm)
《仙鹤图》(96×87cm)
《苗族少女》(54×40cm)
《梅花》(100×45cm)
《彩荷》(69×63cm)《清夏》(89×97cm)
《重彩花鸟》(68×69cm)三幅
《夏荷》(96×89cm)
《花卉》(68×158cm)
《猫头鹰》(45×34cm)(69×48cm)
《夏娃》
《山鬼》
“黄永玉九十画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8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邀请了近50家主流媒体参加“黄永玉九十画展”媒体专场参观活动。上午十点多,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在展览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出现在展厅。老人一身灰布衣裳,面容清癯,手中照例攥着他的招牌烟斗。老人步伐稳当,不快,也不慢,不时和身边的人小声交流着。走到他的巨幅画作《花路》面前,老人停下来,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画的?我怎么一点也不记得了?”他饶有兴味地将自己当年的长长的题款念了一遍。
八十岁以后新作首次展出
此次国博推出“黄永玉九十画展”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949年~2004年的综合内容,反映了黄永玉先生从新中国开始的艺术历程,表现了他所经历的从版画到国画的转变。第二、三部分为2004年~2013年的国画作品,呈现的是黄永玉先生在八十岁以后多元化创作的方向中,或水墨或重彩,或恣肆或幽默。而八十岁以后巨幅作品的不断涌现,表现出了他孜孜以求的执著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其中丈二尺幅的《白描荷花》是他一个月前的最新作品,国博陈履生副馆长开玩笑地说,“这幅大画可以看做是老人的体检报告。”第四部分为2004年~2013年的综合作品,包括油画、书法、雕塑、设计、玻璃工艺等。其中有从翡冷翠到塞纳河的写生,还有在威尼斯烧制的玻璃作品。第五部分是1959年创作的大型壁画《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展览前言中写道:“这位终身和湘西古镇凤凰有着不尽缘分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有着特立独行、爱憎分明的个性。他热爱读书,勤于思考;他乐于交友,幽默风趣。在他的知识体系中,既包容中西主流文化,又夹杂着来自民间的智慧,这些都反映在他的多样化的艺术创作之中。”
据介绍,本次展览中黄老八十岁以后的新作都是首次和观众见面,也成为本次展览的最大的亮点。这十年,黄永玉先生的创作进入了高产期和爆发期,具有符号性的“黄氏风格”彩墨画在用笔上更加大胆,恣意汪洋,在画面结构上更加巧妙,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在色彩上更加浓烈厚重,层次分明,创造出一个奇妙幻化的只属于黄永玉的艺术世界。
我天天画,哪有代表作?
参观完五个展厅的展览,按照黄永玉先生一贯的行事风格,“开门就看。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 ”黄老和记者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黄老一生作品无数,当记者们问他哪个系列是他画得最过瘾的。老人风趣地说:“画画就应该开心过瘾。我画画就是为了开心快乐。我张张都画得开心,只有好不好的区别,没有开不开心的区别。任何文化活动都是开心的!写悲剧的人也是开心的,他不能一直哭着写。他有控制作品的力量就很开心。我没念过什么书,也没正式学过画,画画都是捡来的,东捡捡西捡捡,这是缺点也是风格。有人问我代表作是哪些?我天天画,太多了,哪有代表作?”
在黄永玉的晚年作品中,荷花成为一个非常耀眼的主角,他笔下的荷花,色彩奔放,线条朴拙生动,宛如有了灵魂一般。为什么会对荷花如此偏爱?老人不经意地一笑:“很简单,熟悉它而已!”他说,小时候外婆家的荷花很多,洞庭湖的荷花也多。‘文革’时他为了逃避紧张的现实空气,把丈二的宣纸卷起来放在自行车后架上,骑车去圆明园画荷花。“我画荷花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当然荷花有杆有花有叶有茎,画的时候有空间关系,技巧上也可以探索得多一些。像我的朋友、熟人也都喜欢,所以就画得多一些。”
我写了好多好玩的东西
展览中,还有黄老少量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幅“世界长大了,我他妈的也老了”令人不禁莞尔,黄老的童心跃然纸上。对此,黄先生显然有自己的“理论”。他认为现在的书画展常常就是画某一种画,书法就写名家古诗。他坦承自己更熟悉下层民间生活:“我懂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我不想写古诗词,尽可能写一些自己开心的东西。”他兴致勃勃地接着说:“我这个人的趣味大概比较低级,讲话往低处讲,不往高处讲。其实我还写了好多很好玩的东西,今天没有展出来。我有时候写的就是和朋友聊天的话,还有像达·芬奇的‘公鸡叫早了让人讨厌,叫晚了让人嘲笑’这样的话。”
黄老一番话引得满堂笑声。对于自己一贯保持童心和达观的人生态度,黄老很认真地告诉在座的年轻人:“有人问我‘文革’期间,我居然玩得挺好,这是什么道理。我觉得大概是和我的经历有关。”他说小时候在凤凰,三天两头看杀头。最后看到要评判杀人者技巧是否高明。后来抗战,多少死里逃生,经历都变成了本钱。“拿破仑说,对待恶魔要用魔鬼的手段。‘文革’时我常常说谎出去玩,别人胆子小,都吓坏了。我什么没见过,我胆子大,什么都往好处想,很乐观,把不正常的日子也要往正常里过。我从不生病,病历本都是空白的,‘文革’时一天到晚装病,换了好多病历本。”他说自己越活越明白,人应该怎么活不应该怎么活。对于世间种种烦恼,他的解决之道是创作:“画画解决不了的事情,我就用雕塑,雕塑解决不了,我就写作,用文字解决。”
2014年6月4日晚8时,北京匡时“澄道——中国书画夜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匡时绘画夜场以“澄道”名之,精心斟选五十余件近现代名家扛鼎力作以飨各位藏家。近百年的艺坛泰斗之作齐聚匡时澄道之夜,必将呈现一场艺术与学术并重的视觉盛宴。该专场中亦汇聚多件规模巨制,均留下了一代大师的人文思索与时代印记,他们为山川写照传神,为时代写意精神,鸿篇巨制,精彩无限。其中,黄宾虹《无声诗思》以1322.5万元成交;此前估价RMB8,000,000-12,000,000。
可参与交易藏品范围:
1:瓷鼎:高古瓷,明清瓷,青花瓷等
2:玉鼎:和田玉,高古玉,明清玉等
3:书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翡翠,青铜鼎,鸡血石,紫砂壶,牙雕,田黄石,印章,木鼎,古钱币等
展览地点:广州、上海、北京、南京等
拍卖地点:香港拍、澳门拍、广州拍、上海拍、北京拍、
古董古玩拍卖。香港拍卖不收前期运输费图录费保管费,后期不成交不收费。如果您的藏品够好,想拍卖请尽快联系我。(藏品一定要好,非诚勿扰)。
同时我们如果您的藏品够好,又不想拍卖的,我们会针对您的藏品为您私下找买家,为你私下交易藏品。私下交易这方面风险小,交易方式简单,但是价格不会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