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CSB蓄电池的容量主要是和极板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有关。
而蓄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铅
在蓄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其实质就是极板上的活性
物质和稀硫酸电解液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在这个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常伴随着一种学名叫“硫酸盐化的”负反应,也就是铅和硫酸生成了一种硫酸铅,这中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电池的充放电产生极不好的影响,因为在负极板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可充放电性能越差,负极板上吸收不了正极产生的气体,久而久之电池失效。
而且影响铅酸蓄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很多:放电率、温度、终止电压、极板几何尺寸、电解液浓度等
电池的内阻:欧姆电阻和极化内阻
欧姆电阻: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电阻
极化内阻:正负极化学反应时引起的内阻
两者并不是直接影响的,而是通过影响其他方面来影响对方。也就是说,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通过影响对方的制约因素来影响对方。例如: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电池的电解液和电阻变化。1)电解液温度升高,扩散速度增加,电阻降低,电动势增加,因此电池容量及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2)电解液温度降低大,黏度增大,离子运动受阻,扩散能力降低,电阻增大,电化学反应阻力增加,导致蓄电池容量下降。
蓄电池检测内阻已经成为比较流行判断电池好坏的方式.
Negative plate 放电期间构成阳而在充电期间构成阴的一种板。 3.5 形成式板,普朗特板 Plante plate 是一种具有很大有效表面积的板,一般为软铅,其活性物质是通过铅自身的氧化而形成的薄层。 3.6 涂膏式板 Grid type plate Pasted plate 导电板栅涂上活性物质构成的 — 种板。 3.7 富尔板 Faure plate铅酸蓄电池使用的一种涂膏式板 3.8 管式板 Tubular plate 由装有活性物的多孔管组成的一种正板。 3.9 箱式负板 Box negative plate 在穿孔的薄铅板之间装有一层活性物质的一种负板。 3.10 有板盒式板;袋式板 Pocket type plate 由填有活性物质的穿孔金属袋组成的一种板。 3.11 烧结式板 Sintered plate
影响因素
1.蓄电池的内阻由欧姆极化(导体电阻)和电化学极化及浓差极化电阻三个部份组成。在充放电过程中电阻是变化的,充电过程内阻由大变小,反之内阻增加。
2.温度对蓄电池内阻也颇有影响,低温状态如0℃以下,温度每下降10℃,内阻约增大15%,其中因硫酸溶液粘度变大,而增加了比电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较高温度时,如10℃以上,硫酸离子的扩散速率提高了浓度极化作用将明显减小,极化电阻下降,但导体电阻却随温度增加而上升,不过上升的速率较小。
3.蓄电池的内阻与放电电流的大小有关,瞬间的大电流放电,由于极板空隙内的硫酸溶液迅速稀释,而极板孔外90%以上溶液中硫酸分子来不及扩散到极板空隙中去。这样,极板孔中溶液比电阻增加,端电压明显下降。但停止放电后,随着浓度高的硫酸分子向极板空隙中扩散,极板孔中溶液比电阻下降,端电压回升。
另外,薄极板的电池,其内阻明显小于厚极,因为同容量电池的极板数量,薄的要多于厚极板电池的极板数量,因此相同电流放电时,薄极板电池的电流密度小,其各极极化也要小得多。
由此可见,蓄电池内阻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动态电阻。我们研究蓄电池的内阻是为了了解与蓄电池直接连接的母线及馈线出口短路时,蓄电池将提供多大短路电流,并依此来选择母线及其它设备,并根据短路电流来确定保护电器的级差配合。显然,同容量的蓄电池短路电流越大(即内阻越小)对设备和人身安全带来的危害性也越大
测试标
3.蓄电池的内阻与放电电流的大小有关,瞬间的大电流放电,由于板空隙内的硫酸溶液迅速稀释,而板孔外90%以上溶液中硫酸分子来不及扩散到板空隙中去。这样,板孔中溶液比电阻增加,端电压明显下降。但停止放电后,随着浓度高的硫酸分子向板空隙中扩散,板孔中溶液比电阻下降,端电压回升。 [2] 另外,薄板的电池,其内阻明显小于厚板,因为同容量电池的板数量,薄的要多于厚板电池的板数量,因此相同电流放电时,薄板电池的电流密度小,其各化也要小得多。
2016最新蓄电池内阻测试标准 | |
内阻值为毫欧(mΩ) | |
| | | | | | | | |
序号 | 容量 | 电压 | 内阻值 | 序号 | 容量 | 电压 | 内阻值 | |
1 | 0.8AH | 12V | 120 | 33 | 150AH | 12V | 4 | |
2 | 1.3AH | 12V | 102 | 34 | 200AH | 12V | 3 | |
3 | 2.2AH | 12V | 63.7 | 35 | 230AH | 12V | 2 | |
4 | 3.3AH | 12V | 55.7 | 36 | 250AH | 12V | 1 | |
5 | 4.0AH | 12V | 46.9 | 37 | 1.3AH | 6V | 55 | |
6 | 5AH | 12V | 37.4 | 38 | 2.8AH | 6V | 40 | |
7 | 6AH | 12V | 30.2 | 39 | 3.2AH | 6V | 28.5 | |
8 | 7AH | 12V | 23 | 40 | 4AH | 6V | 24 | |
9 | 8AH | 12V | 20 | 41 | 5AH | 6V | 18.3 | |
10 | 9AH | 12V | 19 | 42 | 7AH | 6V | 14 | |
11 | 10AH | 12V | 18.7 | 43 | 10AH | 6V | 12 | |
12 | 12AH | 12V | 14.4 | 44 | 110AH | 6V | 4.3 | |
13 | 14AH | 12V | 13.6 | 45 | 200AH | 6V | 1.7 | |
14 | 15AH | 12V | 13 | 46 | 100AH | 2V | 1 | |
15 | 17AH | 12V | 12.1 | 47 | 150AH | 2V | 0.83 | |
16 | 18AH | 12V | 11.4 | 48 | 170AH | 2V | 0.76 | |
17 | 20AH | 12V | 10.6 | 49 | 200AH | 2V | 0.7 | |
18 | 24AH | 12V | 9.8 | 50 | 250AH | 2V | 0.68 | |
19 | 25AH | 12V | 9.5 | 51 | 300AH | 2V | 0.65 | |
20 | 26AH | 12V | 9.2 | 52 | 350AH | 2V | 0.6 | |
21 | 28AH | 12V | 8.9 | 53 | 400AH | 2V | 0.5 | |
22 | 31AH | 12V | 8.6 | 54 | 420AH | 2V | 0.48 | |
23 | 33AH | 12V | 8.4 | 55 | 450AH | 2V | 0.45 | |
24 | 38AH | 12V | 8.2 | 56 | 462AH | 2V | 0.43 | |
25 | 40AH | 12V | 7.9 | 57 | 500AH | 2V | 0.4 | |
26 | 60AH | 12V | 6.5 | 58 | 600AH | 2V | 0.32 | |
27 | 65AH | 12V | 5.8 | 59 | 800AH | 2V | 0.24 | |
28 | 75AH | 12V | 5.5 | 60 | 1000AH | 2V | 0.2 | |
29 | 80AH | 12V | 5.3 | 61 | 1500AH | 2V | 0.16 | |
30 | 85AH | 12V | 5 | 62 | 2000AH | 2V | 0.12 | |
31 | 100AH | 12V | 4.5 | 63 | 3000AH | 2V | 0.11 | |
32 | 120AH | 12V | 4.3 | | |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它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又称格子体)作负,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并用密度1.26--1.33g/mlg/ml的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是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简称蓄电池,常见的是6V、12V蓄电池,其它还有2V、4V、8V、24V蓄电池。如汽车上用的蓄电池(俗称电瓶)是6个铅蓄电池串联成12V的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