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蓄电池分为以下三类:
1 排气式储能用铅酸蓄电池-电池盖上有能够补液和析出气体装置的蓄电池。
2 阀控式储能用铅酸蓄电池-各个电池是密封的,但都带有在内压超出一定值时允许气体溢出的阀的蓄电池。
3 胶体储能用铅酸蓄电池-使用用胶体电解质的蓄电池。
结论
储能用铅酸蓄电池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使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广,一般要求在-30-60度的温度环境下可以正常运行。
2 蓄电池的低温性能要好,即使温度比较低的地区也可以使用。
3 容量一致性好,在蓄电池串联和并联使用中,保持一致性。
4 充电接受能力好。在不稳定的充电环境中,有更强的充电接受能力。
5 寿命长,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降低系统总体投资。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主要有电荷量降低、自行放电和充不进电等,其故障诊断方法分述如下:1.电荷量降低
蓄电池的电荷量,是指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平均温度为30℃时,以一定的电流强度连续放电10 h,单格电池电压降到1.7 V时所能供给的电量。通常用放电电流值(安培)与放电时间(小时)的乘积来表示蓄电池的电荷量。由此可知,电荷量降低是指蓄电池在充足电后,其所能供给的电量比正常供电量明显有所减小了的故障。
造成蓄电池电荷量下降的主要原固有:①新蓄电池未经循环充电、放电.或充电未达到规定的电荷量;②在发动机转速较低的情况下,长期使用照明灯等电器设备,将蓄电池存电很快用完;③发电机控流器的二极管被击穿或产牛其它故障,或是直流发电机调节器的电压调得太低,使蓄电池不能正常充电,导致蓄电池亏电,电荷量降低;④配制的电解液密度低于规定值,或电解液渗漏后只加纯水.使电解液密度下降;⑤配制的电解液密度过高.或是经常用电解液代替纯水加入蓄电池中,及蓄电池内液面经常过低,导致极板严重硫化。
若感到蓄电池电荷量下降,可用高频放电计进行检查。若每个单格电池的电压均为1.7 V以上,且能稳定地保持5s,说明蓄电池技术状况良好,若所测电压值低干1.5 V,但能稳定地保特5 s.说明蓄电池电荷最不足。若所测电压在5 s内迅速降至l 5V以下,说明蓄电池有故障。在确定蓄电池有战障后.应先检查电解液的密度与液面高度。蓄电池放电与电解液密度的关系见表1。
将所测得单格电压值与电解液密度值进行综台分析,则可得到蓄电池电荷亮为何降低的诊断结
论,见表2。
表1. 蓄电池放自与电解液密度的关系:
电解液密度比标准减小值
0.04
0.08
0.12
0.16
在这个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常伴随着一种学名叫“硫酸盐化的”负反应,也就是铅和硫酸生成了一种硫酸铅,这中硫酸铅是一种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电池的充放电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在负板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可充放电性能越差,负板上吸收不了正产生的气体,久而久之电池失效。而且影响铅酸蓄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很多:放电率、温度、终止电压、板几何尺寸、电解液浓度等电池的内阻:欧姆电阻和化内阻
蓄电池已经放电/%
25
50
75
完全放电
4、静止一天后测量电池容量,合乎标准后,即可交客户使用。若还是存在自放电现象则可作为报废电池处理。对于近年来,启动用蓄电池不断完善并加以改进,新型启动用蓄电池于传统蓄电池相比,新型启动用蓄电池的电容可以在-30℃~+60℃的环境温度下工作,同时还具有充电、大电流放电、内阻低、循环寿命达10万次以上的超长寿命等优势。新型启动用蓄电池的特点总结:1、超充电:充电10秒~10分钟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以上;
表2.蓄电池电荷量降低的故障诊断:
单格电压/V
电解液15°C密度/(g/cm)? ?
诊断后的结论
1.75~1.80
1.200~1.285
良好
1.60~1.75
<1.200
电荷量不足,检查调节器电压是否过低,
否则极板损坏。
1.50~1.60
>1.200
平时常以电解液代替纯水加注,
或调节器电压调得过高。
1.30~1.50
1.200~1.300
内部短路,极板硫化或活性物质
严重脱落,应拆开检修。
2.蓄电池自行放电:
已充足电或使用良好的蓄电池,待1~2天后即无电,开前照灯不亮。按电喇叭声响减弱甚至小响。即可视为蓄电池自行放电。其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蓄电池隔板被击穿或损坏,电解液中混入金属粉屑等杂质。或是蓄电池槽底沉积过多异物,造成蓄电池内部短路;二是蓄电池外壳过脏或在颠簸中溢出的电解液过多,在盖上和桩头间造成短路。
应首先查看蓄电池外表是否清沽.电解液是否溢出过多而形成导电层。然后检查桩头与导线有无接触不良,或搭铁不良等现象,诊断方法是:断开电源开关,拆下蓄电池负极接线,将其在极桩上划擦,若此时有火花产生,说明蓄电池内部有短路,应拆开后进行检修。
3.蓄电池充不进电
蓄电池充不进电是指在发功机和传动部分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蓄电池虽经长时间充电但电压却上升升很慢。
造成蓄电池充不进电的土要原年因是:①充电线路中接线头松动、锈蚀等原因接触小良,使电阻增大,电流强度减小;②整流器产生故障或二极管短路;③蓄电池极板硫化,使其表面附有一层导电性能差的白色硫酸铅晶粒。这种晶粒粗大,易将极板栅孔堵塞,使电解液难以渗人极板参与化学反应.并使极板参与化学反应的面积减小;④由于采取大电流给蓄电池允电或大电流使蓄电池放电,或电解液密度过大及液面高度不够等原因,使蓄电池极板遭到损坏。
诊断时,先检查各接线头有无松动或锈蚀,电解液液面是否过低,整流器是否产生故障,然后根据充电时的一些现象来判断极板是否硫化。若充电时电解液的温度升高很快,或充电时间不长电解液便产生大量气泡,但电压却没随之升高,则说明极板已硫化。蓄电池极板若轻度硫化,一般不易觉察。若严重硫化,可从加液口看到极板上附有一层白色物质,充电时各单格电池电压迅速升至2.8V以上。然后电压又下降,再缓缓上升,在充电终了时,电压不超过2.8V。在充电过程中,电解液的温度较高,而密度上升却不明显。充电结束后,用20h放电率检查电荷量时,较正常蓄电池要减少许多。
对于硫化不十分严重的蓄电池,可用小电流长时间充电的方法予以消除。具体作法是:用0.2A的电流给蓄电池充电,一直充到电压和电解液密度达到最大值不再升高时为止。然后用20 h放电率检查其电荷量,若低于额定电荷有的85%,可再进行1~2状充放电循环,即可消除硫化现象。
对于硫化较严重的蓄电池,可采用水疗法予以消除。方法是:在对蓄电池充电后,用20 h放电率使蓄电池进行放电,至单格电压降至1.75 V时倒出电解液,加入蒸馏水,再以0.2A的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当电解液密度升到1.15以上时,用密度计吸出一部分电解液,再补充适量的蒸馏水,继续充电,直至电解液密度不再升高。然后按20 h放电率的1/4电流放电1~2h,再经多次充电、放电,蓄电池硫化现象即可消除。最后一次充电可将电解液密度调至规定值,若蓄电池的电荷量能达到额定电荷量的85%以上,即可使用。若水疗法效果不明显,可用
化学法去硫。方法是:在硫化的蓄电池电解液中按质量比加入0.1%~0.5%的纯碳酸钾或碳酸钠,经1~2次充、放电后,蓄电池电荷量一般可达到额定电荷量的90%左右。
4 电池电解液损耗过快
正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活性物质主要由镉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Nickel- M etal H ydride battery 正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活性物质主要由贮氢合金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2.8 锌银蓄电池 Silver-zinc secondary battery 正活性物质主要由银制成,负活性物质主要由锌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2.9 镉银蓄电池 Silver-cadmium secondary battery
蓄电池电解液损耗过快,指的是蓄电池在加过电解液不久就出现液面不足的现象。造成这一故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充、放电电流过大,使电解液过度蒸发或溢出。或是隔板损坏,造成极板短路。及蓄电池壳体破裂,造成电解液渗漏等。检查时,要联系蓄电池其它故障现象进行判断。首先应检查蓄电池外壳有无破裂处,是否因渗漏导致电解液过度损耗。其次,联系使用情况查找原因。若长时间在不充电情况下过度使用灯光,会造成蓄电池放电过量。若长时间大电流充电,电解液中的水燕发过快,也会造成电解液损耗过量。在进行检查的同
时,要排除导致故障产生的各种困素。
经上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则应分解蓄电池。检查隔板是否被击穿,极板上活性物质是否脱落过多,使正、负极板形成通路。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电解液损耗过快的原因是由于蓄电池内部短路所引起.应对蓄电池进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