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4.0.1透水胶粘石混凝土的投料方法。
1 透水混凝土常规投料方法(一次投料),即:把骨料、水泥、水、瑞晟特T15透水胶结剂等一起加入搅拌机内搅拌。与普通混凝土的搅拌相比,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由于一次投料将会导致浆体包裹骨料不完全,水泥浆体的粘结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直接影响到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另外部分水泥浆体可能会结团成球状,填充于骨料之间的孔隙中,使得透水混凝土不能形成很好的连通孔隙结构,从而降低了透水系数。
根据现场条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采用一次投料方法,严格按实验室配比一次投料即可均匀包裹于骨料表面,有效提高了其强度及其透水性。
2-2也可采用三次投料方法,即先将100%的骨料和70%的拌和水预先搅拌,然后加入50%的水泥(同时加入全部外加剂)进行搅拌,较后将剩余的50%水泥和30%的拌合水加入搅拌机。透水混凝土采用三次投料法,通过改变加料顺序,使得水泥浆在机械搅拌的作用下,均匀包裹于骨料表面,有效提高了其强度,并改善了其透水性。
3以配合比为C20的混凝土为例,对一次投料和三次投料搅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详见表4.0.1。
表4.0.1一次投料与三次投料强度对比(以下数据偏差 0.5--0.9)
搅拌方法 | 骨料粒径(mm) | 透水系数(mm/s) | 抗压强度(Mpa) 7d | 抗压强度(Mpa) 28d |
一次投料 | 2.0~5.0 | 19 | 16 | 21 |
5.0~8.0 | 21 | 14 | 19 |
三次投料 | 2.0~5.0 | 20 | 21 | 29 |
5.0~8.0 | 23 | 19 | 25 |
4.0.2透水混凝土的成型方法。
1 采用振动、压力结合的方法进行透水混凝土成型,振动可使试件下部透水混凝土充分密实,同时在其表面施加压力可以使其上、下部骨料颗粒间距进一步减小,接触点相应增多,使透水混凝土骨料充分咬合,形成均匀的多孔结构,充分保证了强度的提高。同时,这种均匀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孔隙连通性,确保了混凝土的透水性能。
2 采用振动、压力结合的透水混凝土成型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单纯采用振动或压制一种成型方法而导致的上下层透水混凝土密实度差别大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在提高强度的前提下保证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
3 通过对单纯振动、单纯压制和振动、压力结合的三种成型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对比,其结果如表4.0.2所示:
表4.0.2 不同成型方法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性能的影响(以下数据偏差 0.2--0.9)
骨料粒径(mm) | 振动成型 | 压制成型 | 振动、压力结合成型 |
抗压强度28d (Mpa) | 透水系数 (mm/s) | 抗压强度28d (Mpa) | 透水系数 (mm/s) | 抗压强度28d (Mpa) | 透水系数 (mm/s) |
2.0~5.0 | 29 | 17 | 22 | 18 | 34 | 18 |
5.0~8.0 | 25 | 19 | 20 | 19 | 30 | 18 |
4.0.3透水混凝土的养护方法。
1 由于透水混凝土的特殊性质较普通混凝土孔隙率要大的多,且均为连续孔洞。因此在透水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如何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养护,避免拌合水分蒸发损失,保证透水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工法提出采用薄膜保湿养护的方法来解决透水混凝土养护的问题。
2 自然养护对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发展非常不利,7d和28d强度均较低。由于浆体层本身比较薄,透水混凝土水泥石表面出现的起灰现象,造成一部分胶结材料没有起到粘结作用,粘结面积降低,从而使得透水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损失。而覆盖薄膜保湿养护的条件,与实验室内标准养护相当,充分保证了透水混凝土胶结浆体持续水化所需的水分,水泥浆体强度发展顺利,有效提高强度。
3 透水混凝土采用标准养护、自然养护和薄膜保湿养护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如表4.0.3所示。
4.0.3 不同养护方法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以下数据偏差 0.2--0.9)
骨料粒径(mm) | 抗 压 强 度 (Mpa) |
标准养护 | 自然养护 | 薄膜保湿养护 |
7d | 28d | 7d | 28d | 7d | 28d |
2.0~5.0 | 23 | 33 | 18 | 26 | 24 | 34 |
5.0~8.0 | 19 | 29 | 16 | 21 | 18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