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投资价值,佛像的收藏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艺术价值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投资价值。比如明早期的汉传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而纵观近几年的佛像拍卖专场,比较常见的除汉传佛像之外,藏传佛像的拍品更多。据了解,明清伊始,藏传佛教在内地开始大行其道,连带着藏传佛造像也开始流行中原。出自这个时代的佛像,代表了藏传佛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和材质都更为讲究,也更有观赏性,所以在市场上一直受到藏家的青睐。
无独有偶,《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口中获悉,今年开始,内地佛像拍卖结束了前两年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再次升温,一些工艺精湛、存世量较少的明清佛像也让许多藏家们摩拳擦掌,热情高涨。佳士得拍卖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就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2015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以来,内地佛像拍卖价格完全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舍利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铜鎏金舍利子像--------------价格:RMB1,610,000----日期:2017-03-26
18世纪舍利塔----------------价格:RMB5,480,000----日期:2016-02-14
清乾隆铜舍利佛像--------------价格:RMB4,320,000----日期:2016-05-03
水晶包金嵌宝舍利罐------------价格:RMB2,680,000----日期:2017-05-24
舍利佛------------------------价格:RMB4,630,000----日期:2017-09-02
近几年舍利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18世纪舍利子----------------价格:RMB4,180,000----日期:2017-05-04
舍利弗------------------------价格:RMB2,660,000----日期:2016-09-09
雕观音像、佛像人物----价格:RMB4,770,000----日期:2017-08-23
清乾隆铜舍利佛像--------------价格:RMB2,940,000----日期:2016-08-18
铜舍利佛像--------------------价格:RMB4,290,000----日期:2017-09-01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
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
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11年春拍上拍了大量佛像,其中有3件佛像成交价逾千万元人民币。北京保利在当年秋拍中推出“观自在中国佛教造像专场”,有63件拍品成交,成交总额高达7388.86万元,其中有两件达千万级别。
2015年春拍伊始,伴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再次回暖,中国佛像拍卖开始升温。从拍品成交情况来看,打破了两年来国内佛像市场拍价持续下跌的局面,再次掀起佛像市场的收藏热潮。
记者了解到,明清金铜佛像近年来在香港和内地拍卖市场屡创天价:2005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秋拍,一件明铜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当时内地拍卖市场佛像成交
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凭借1.166亿港元的成交价轰动一时;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为当年开了好头。同年,一件清康熙大成就者嘎巴拉铜像在北京翰海秋拍以1799万元成交;2011年,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春拍上也拍了大量佛像,其中有3件佛像成交价逾千万元人民币。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在当年秋拍中推出“观自在中国佛教造像专场”,有63件拍品成交,成交总额高达7388.86万元,其中有两件达千万级别。
今年3月,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15春季亚洲艺术周“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夜场在纽约举槌,57件拍品取得了6110.75万美元的成绩,成交率。其中,中国藏家刘益谦以486.9万美元竞得“西藏11/12世纪铜瑜伽士坐像”。据说,透过X光可见佛像腹中有舍利子。
近年来,随着佛教圣地旅游市场的放开和一些以佛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流入市场,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对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热情,而佛像拍卖也对佛教艺术品市场升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佛像,佛之形像。广义含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像。其像虽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印度古代认为雕画佛像乃是冒渎神圣之事,故山琦(梵Sa^nchi^)等之古雕刻,仅止于以佛法、菩提树、佛足迹等标记象征佛。其后,随大乘佛教之兴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诸大乘经典中有甚多关于造像因缘及其功德之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