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6年以来的这波玉器行情,业内人士大致有两种看法:
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瑰玉清雕-AlanandSimone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专拍的成功,引爆了中国玉器新一轮的拍卖热潮。该公司2007年秋拍再次推出的“瑰玉清雕”第二部分专拍,更将明清玉器的拍卖价格抬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单件拍品的高价格超过5000万港币,使玉器价格逐渐靠拢传统收藏大项书画和瓷器价格。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碧玉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乾隆碧玉瓶--------------------价格:RMB4,810,000----日期:2016-03-20
碧玉龙觥------------------价格:RMB4,510,000----日期:2017-05-02
清碧玉镂空香熏----------------价格:RMB4,620,000----日期:2016-02-02
清碧玉狮纹炉------------------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7-05-14
清中期碧玉阴刻填金佛像板------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6-01-21
近几年碧玉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18世纪碧玉佛塔一对----------价格:RMB2,250,000----日期:2017-10-08
清代碧玉碗--------------------价格:RMB2,730,000----日期:2016-06-07
18世纪碧玉佛塔一对----------价格:RMB5,260,000----日期:2017-02-04
清碧玉狮纹炉------------------价格:RMB1,150,000----日期:2017-04-23
乾隆碧玉龙凤杯----------------价格:RMB5,980,000----日期:2017-05-15
“玉器比较多,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汉代的玉环、元代时期的和田玉佛像……一件件藏品非常精美,只可惜收藏者缺乏相关的收藏知识,导致很多文物价值很高的玉器遭到破坏,贬低了它本身的价值。
乾隆帝对玉情有独钟,促进了玉器加工业的兴盛,北京、扬州、苏州等地由此成为了玉器主要生产基地,这种盛况延续至嘉庆一朝。玉器研究专家普遍认为,这一时期的玉器生产达到了顶峰,制作的玉器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超过历朝历代。民间藏玉佩玉随之发展到了新的高潮。但是拍卖市场上,2006年前成交价格高的一件清乾隆和田白玉活环双龙耳万寿纹碗也仅1932.775万港币。较之瓷器动辄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价差巨大。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瑰玉清雕”专拍的成功,才将玉器价格调高。即便如此,与瓷器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这种调整趋势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有拍卖业界人士指出,“玉器价格攀升与江浙籍、山西籍藏家的介入密切相关。”这些藏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买气,对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盘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3年以后,他们从中国书画、瓷器转向玉器。中国书画,乃至一些地方的楼市先涨后跌的教训,与这些买家的炒作有着若隐若现的关联――至今,炒作产生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
香港市场玉器拍卖成交价远高于内地,内地尚未有成交价过千万元的玉器。从成交价格看,文房用品类的玉器成交价格高,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白玉鹤鹿同春笔筒以5408.75万港币创中国玉器全球成交价纪录;佩饰件3件成交价超过200万元,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御制翡翠和田玉扳指七件连御制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以4736万港币居乾隆玉器成交价前百名的第二位;陈设用品类成交价高者是一件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壁御题诗插屏,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以3448万港币成交;
玉册11件:御制诗文类玉册8件,御制佛教经典3件。
器型玉器8件:鼎2件,觥2件,觚1件,钫1件,尊1件,玉斧1件。
佛教用品3件:佛像1件,佛塔2件。
把玩、佩饰件3件:把玩件1件,板指1件,玉佩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