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造像数量多的一类。包括释迦牟尼佛、强巴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等等。广义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萨等佛教所有造像。中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仰佛教。佛像也就有了很多不同种类不同年代的,其现在流传下来的佛像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不说其市场价值颇高,中间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不可覆盖的。
其间,明清金铜佛像是其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形式,代表了释教造像老练的艺术特色,无论是技术,仍是原料,都非常考究,也具有观赏性。材料显现,明代期间金铜造像迅速发展,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造像”,此刻的造像面相丰满、造型美丽,艺术水平极高。到了清代,造像则承继了明代的风气,做工精细,是藏传金铜造像的高峰期。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阿弥陀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阿弥陀佛像--------------------价格:RMB2,450,000----日期:2016-01-10
明铜鎏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5,450,000----日期:2016-05-21
明铜鎏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5,980,000----日期:2017-09-23
清1718世纪铜鎏金----------价格:RMB5,430,000----日期:2016-12-28
清1718世纪铜鎏金----------价格:RMB3,460,000----日期:2016-08-01
近几年阿弥陀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十五世纪阿弥陀佛像------------价格:RMB3,650,000----日期:2017-03-09
清康熙铜鎏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3,650,000----日期:2017-09-15
1718世纪铜鎏金阿----------价格:RMB5,470,000----日期:2017-06-11
清康熙铜鎏金阿弥陀佛像--------价格:RMB3,140,000----日期:2017-03-25
丁云鹏阿弥陀佛像立轴设色纸----价格:RMB4,440,000----日期:2016-04-27
无独有偶,《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口中获悉,今年先,内地佛像拍卖结束了前两年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再次升温,一些工艺精湛、存世量较少的明清佛像也让许多藏家们摩拳擦掌,热情高涨。佳士得拍卖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就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2015年春拍以来,内地佛像拍卖价格完全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目前备受佛像收藏爱好者关注的佛像多为金铜佛像,尤其是明清两代的金铜藏传佛像的艺术及收藏价值为被收藏与投资者们青睐,其中又分宫廷造像与西藏本土造像之别。而以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钦定的官式造像“永宣佛像”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为高。鉴别永宣佛像首先从时期特点来看。永乐时期的佛像,分为前期和后期。
资料显示,明代时期金铜造像迅速发展,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造像”,此时的造像面相饱满、造型优美,艺术水平极高。到了清代,造像则继承了明代的风气,做工精细,是藏传金铜造像的高峰期。
与香港毗邻的澳门,自今年春季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的挺进,标志着其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在10月5日该公司的秋拍中,佛教文物上拍了24件(佛教造像20件),成交15件,总成交额为885.73万港元。24件拍品中,金铜佛像、饰件占15件,成交9件,第104号高33.5厘米的明中期铜鎏金多臂观音菩萨像以310.5万港元成交;石质佛教文物7件,成交4件,第90号高34厘米的唐中期雕天王头像以123万港元成交;瓷质的2件所有成交,第107号高108厘米的清康熙景德镇窑素三彩佛塔以195.5万港元成交。
南北朝时期,我国佛教进入了发展时期,佛像艺术在新的时代风气影响下也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这时金铜佛像也流行起来。隋唐时期,佛像艺术随着国家的统一,政治、经济的强大和佛教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造像不再亦步亦趋于外来模式和手法,而是向着个性化、理想化的新型模式发展,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五代两宋时期,佛教艺术开始走向世俗化,佛像艺术中应有的神圣性和理想主义精神大大减弱,而世俗的现实性成分大大增加,佛像艺术带着浓重的世俗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