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品翻模制作。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
记者了解到,明清金铜佛像这些年在香港和内地拍卖商场屡创天价: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一件明铜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其时内地拍卖商场佛像成交高价;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凭仗1.166亿港元(7.7511,0.0001,0.00%)的成交价轰动一时;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为当年开了好头。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明代铜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代阿弥陀佛------------------价格:RMB4,120,000----日期:2016-02-01
明代阿弥陀佛------------------价格:RMB1,880,000----日期:2016-04-23
明代观音菩萨------------------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7-08-19
明铜鎏金无量寿佛--------------价格:RMB1,390,000----日期:2017-07-14
近几年明代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代二郎显圣真君立像----------价格:RMB2,680,000----日期:2017-05-26
明代二郎显圣真君立像----------价格:RMB3,410,000----日期:2016-10-04
明代观音菩萨------------------价格:RMB3,560,000----日期:2016-12-13
准提观音----------------------价格:RMB1,580,000----日期:2017-04-05
至隋唐,佛像的制作风格改变了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型,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向“雍容华贵”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人性化,故有“菩萨似宫娃”一说。自元代开始,中国佛像制作的主流风格由汉式转为藏式。这一方面是出于皇帝个人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另一方面也是受朝廷统治政策的影响。
小型单尊金铜佛像和石雕佛像,由于年代久远,工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受到收藏家的追捧。特别是明清宫廷金铜佛造像,一尊价格动辄百万甚至数千万元,占据了古玩市场。从精末民国至今伪作佛像甚多,连世界各国公私博物馆中亦鱼目混珠,在所难免,使博物馆和收藏家都面临着佛像辨伪的严峻问题。
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因为是参照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佛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给人貌合神离的感觉。
明代金佛像神态优美,用材精良,特别是明宣德(在位1426—1435)观音金像,其审美意识和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平。确立了汉传观音像的标准造型并沿传至今。
2000年以后,国内佛像收藏才开始启动。2001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永乐御制鎏金铜释迦牟尼佛仅以227万港币成交,国内反应冷淡;但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品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金铜佛造像艺术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挖掘,金铜佛市场开始得到持续开发
北京古玩古玩心的相关人员认为,从佛像的艺术价值来看,明清时期的佛像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先进的工艺都不能与之比拟。佛像的历史、艺术以及文物方面的价值也决定了其市场价格的高昂。因此也制约了这种真正收藏宗教类、铜佛造像收藏家的数量。
北京古玩古玩心的专业人士提醒:海外和国内藏家审美的品位也大不相同,前者热衷于高古佛像、汉传佛像,在欧美拍卖市场中,也是北齐、北魏、隋唐时期的佛像占据主流,而国内藏家则热衷于追逐明清佛像,特别是宫廷佛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