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鎏金铜佛像引起了国际市场的重视,近几年,也受到了国内买家的青睐。此前,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微博)两大拍卖公司均有佛像拍品出现。2004年,北京古玩古玩心(微博)举办了佛像专场拍卖,成交价格令人瞩目。不管是出于对佛像艺术的虔诚与信奉,还是源于其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底蕴的深厚,不可否认的是,佛像在收藏市场“火”了起来。
至于藏传佛像,郑华星认为,从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汉藏文化就产生了一次空前的融合,因此,7世纪至8世纪的西藏造像有着极为明显的唐人审美风尚。不过总体而言,藏传佛像在14世纪前主要还是受印度、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到元朝之后与中原的关系加强,体态、面容、服饰上才进一步融入中原的审美元素。到明永乐年间,宫廷御用的尼泊尔佛教造像工匠高曾达到三千多名,占据了明代宫廷造像队伍总人数的60%,他们与汉地技艺精湛的匠人一起,开创了合金铜技术,创造了一个蔚为壮观的佛教金铜造像时代。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清代铜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代观音立像------------------价格:RMB2,980,000----日期:2017-09-05
铜鎏金四臂观音像--------------价格:RMB3,580,000----日期:2017-01-23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RMB5,910,000----日期:2016-08-15
近几年清代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关公--------------------------价格:RMB2,910,000----日期:2017-01-16
清代观音立像------------------价格:RMB2,670,000----日期:2017-08-16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RMB5,780,000----日期:2016-05-03
关公--------------------------价格:RMB4,970,000----日期:2016-08-19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RMB2,460,000----日期:2017-04-10
2008年因金融危机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盘整期,但内地佛像拍卖市场却逆势上扬。北京翰海春、秋季拍卖相继推出“拈花微笑”、“善乐之邦”和“大势至汉传”三大金铜佛像专场,总成交额超过1.33亿元,过百万元拍品30余件。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回暖,北京翰海首次推出私人珍藏佛像专场“见性—陈国恩珍藏重要明代佛像”,与“水月禅心”“行愿之缘”“清皇气度”三大专场共斩获2.42亿元。其中“19世纪尼泊尔·摩耶夫人”造像以1120万元问鼎春拍。
佛像在拍卖市场自2000年以后就急剧上涨,存世数量越来越少,保存难度也高,再加上对佛教文化的痴迷和人们投资意识的增加,具有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价格上涨是必然,鎏金佛像泛指一切以金属为质地的佛教造像,材质可以是纯金、红铜、黄铜、青铜、铁、银等,但一般特别指鎏金的铜佛像。
另外在鉴定中,还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参照别的艺术门类。比如藏传佛像,可以参照壁画、唐卡来辅助鉴定。当然对文物爱好者与收藏者来说,尽可能地接触、观看一些藏品,比如参观故宫博物馆、北京省博物院、北京碑林博物馆、北京博物馆等有雕刻和佛教造像专门陈列的展馆,更是学习鉴定的好地方。
据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起,佛教艺术品就成为海外藏家角逐的新亮点,受到藏家的追捧。内地的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相对缓慢,2005年秋拍北京翰海推出的2.05米“明代·铜师佛坐像”才以1100万元突破千万大关。
那么,与《域外铜造像深受西方藏家追捧》(详见本报5月18日B1版)一文介绍的域外金铜造像相比,难道国产造像真能在造型、工艺、内涵等方面胜其一筹,从而受国内藏家热捧吗?下面,我们听听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一西平措等业内专家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