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乾隆一朝,玉器产量虽因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回部后,玉材出产渐增,但供入朝廷的玉材一般还是以青玉、碧玉居多,脂玉稀罕不易见,更别论羊脂白玉大料。例如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中出现的清乾隆碧玉御制石室藏书笔筒,成交价为672万元,虽然价格不是高,但是极富乾隆时期玉质笔筒的特点,该笔筒为碧玉质,使用整块玉雕琢而成,圆筒形、厚实、圆口,以深雕及阴雕而成,雕琢层次分明、布局古朴典雅、不带俗气。在器壁上,玉匠运用多层次浮雕技法,巧妙的完成繁密的构图,将浮云、山石、树木、人物穿插其间,笔筒正前方雕刻“石室藏书”四字,代表整个笔筒的故事涵义,笔筒左下角有二个书僮,前者背着书,而后者却用挑的,再往前看,三棵古松立于山丘上,旁边又有一书僮挑着书籍往前走,接着在笔筒后方是一间堆满书籍的石室,五位可爱的书僮小心翼翼的将放在几案上珍贵书册搬运藏于石室中,此笔筒共雕琢了十一位可爱的书僮,神态动作生动自然,此种多层次浮雕法应是承袭于明朝竹雕风格。根据清宫档案记录乾隆五十九年,乾隆皇帝在为“石室藏书图”笔筒题诗时,曾大力赞扬“此器作石室藏书图,刻镂而不伤古雅,可供文房之玩”,可见乾隆对此类题材之推崇。
“元青花龙凤纹双铺首耳罐”无论素材、造型、设计尽皆出类拔萃,乃元代(1279-1368)青花瓷经典之作,代表瓷罐演变成形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代瓷器百花齐放,款式各异。本品纵然包罗元代瓷器典型纹饰,如缠枝蕃莲、游龙、莲瓣、凤凰纹等,但其设计配搭独特,别树一格,不见他例。此作画工洒脱利落,突显元代瓷器自信洋溢之风格。罐上二龙身躯修长,突睛翘鼻,目光炯炯有神,笔触继而由刚转柔,描绘凤凰于牡丹花间飞舞之姿,为构图增添一分祥和气息。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乾隆青花瓷笔筒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乾隆青花花卉碟一对----------价格:RMB5,450,000----日期:2017-08-09
清乾隆青花夔龙纹天球瓶--------价格:RMB1,790,000----日期:2017-10-19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观音尊--------价格:RMB3,170,000----日期:2017-10-17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观音尊--------价格:RMB2,550,000----日期:2017-10-01
清乾隆官窑青花釉里红石榴花----价格:RMB2,610,000----日期:2017-01-17
近几年乾隆青花瓷笔筒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价格:RMB4,330,000----日期:2016-05-16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价格:RMB2,790,000----日期:2016-02-08
清乾隆官窑青花釉里红石榴花----价格:RMB5,830,000----日期:2016-05-01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观音尊--------价格:RMB2,120,000----日期:2017-09-14
清乾隆官窑青花釉里红石榴花----价格:RMB5,720,000----日期:2016-07-19
乾隆帝在位60年,是个自命“风雅”的人物,酷爱艺术,对瓷器尤为喜爱。君主地位,使他能独占全国佳巧匠,以及他们所创造的艺术珍品。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在这一时期品种翻新,争奇斗艳,其中瓷质的各种文房用具,品种之多、制作之精,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时候。如青花加紫如意耳笔筒,青花纯正,红色鲜艳,既是一件实用器,又是一件富有艺术魅力的陈设品。现均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清乾隆白玉渔樵耕读四方笔筒
在中国玉器史上,玉质文房用具出现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辽时期,例如浙江衢州南宋史绳祖墓中就了玉笔山、兔形玉镇、玉墨瓶、玉笔洗等;内蒙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里了玉砚。这些玉质文房用具的出现与当时书画艺术的成熟以及文人以崇尚和追求美玉来抒发闲情逸致的风气有关。明清时期的文人非常重视文房用具与陈设,笔筒用来插笔,是文房必备的用具,同时笔筒上面还饰有各种图案,因此也是重要的文房陈设品,其中以竹雕笔筒和玉笔筒数量较多。
据了解,香港古玩国际拍卖控股有限公司正在展出一件宣德青花龙纹笔筒,直腹,釉层肥厚莹润,泛湖绿色,口施酱釉,器形古朴,青花翠蓝浓艳,胎质细腻,厚重光泽内敛,是明代早期精品。器身通景绘青花人物龙纹。龙生五爪,飞龙腾空飞舞,曲颈引身,须髯迎风飘逸,龙体鳞片层层密密,清晰可见,龙爪开张有力,锋利无比。鳞片描绘细节到位,使龙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器内光素无纹,外壁青花浓淡有致,底部边缘一圈露胎,中间泛湖绿釉色,釉面犹如粥皮,底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竖款。此笔筒是宣德时期制作精良官窑产品,也是研究宣德青花瓷的珍贵实物资料。
此类通景画雕琢的风格是由康熙时期青花瓷笔筒得到启示,多被用于大型的玉器上,在清十八世纪乾隆时期为流行。此器精雕细琢,可能为目前所见私人藏家拍品中尺寸大的笔筒,相当难得。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有一件比此笔筒只大一公分的白玉笔筒。原为香港金从怡先生之旧藏,后转维也纳Dr.ErnestVio收藏。体量巨大、料工俱佳,流传有绪的笔筒拍出如此高价也属实质名归。
此件拍品曾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镂月开云圆明遗珍”专场中出现,以1880.75万港元成交,超出估价3倍,刷新了当时的历史纪录,目前这一纪录虽已经被打破,但是仍然留在成交价排行榜的第3位上。而同是这个笔筒,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出现时的成交价为174.24万港元。同一件拍品,7年中翻了14倍,且常年占据成交价排行榜的第二、三位,从而更可看出此白玉笔筒实为宫廷玉器里的罕见珍品,难以想象下次它再出现在拍场上时将会掀起怎样的价格风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