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清代铜佛像权威拍卖和价格估算

时间:2017-12-24 07:45

  五代两宋时期,佛教艺术开始走向世俗化,佛像艺术中应有的神圣性和理想主义精神大大减弱,而世俗的现实性成分大大增加,佛像艺术带着浓重的世俗审美特征。元代佛像艺术为引人注目的是新的艺术形式,即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传入和影响。明代时,佛教艺术重新回归到汉地传统艺术风格独立发展之路。到了清代,在康熙、乾隆的扶持下藏传佛教再度大兴,藏传佛像艺术又重新占领内地艺术舞台。

  那么,与《域外铜造像深受西方藏家追捧》(详见本报5月18日B1版)一文介绍的域外金铜造像相比,难道国产造像真能在造型、工艺、内涵等方面胜其一筹,从而受国内藏家热捧吗?下面,我们听听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一西平措等业内专家的见解。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清代铜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关公--------------------------价格:RMB1,160,000----日期:2016-06-08

  清代观音立像------------------价格:RMB1,690,000----日期:2016-01-25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RMB4,790,000----日期:2017-08-08

  清代观音立像------------------价格:RMB3,870,000----日期:2016-03-18

  铜鎏金宗喀巴坐像--------------价格:RMB5,110,000----日期:2016-01-18

  近几年清代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代观音立像------------------价格:RMB1,710,000----日期:2016-01-17

  关公--------------------------价格:RMB3,770,000----日期:2017-06-06

  关公--------------------------价格:RMB5,160,000----日期:2016-03-21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RMB4,940,000----日期:2016-12-15

  关公--------------------------价格:RMB2,710,000----日期:2016-11-27

  再有材料与质地,这是鉴定中为直观的。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我们在鉴定时,要注意不同的时期用铜是不同的。如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特别是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别好,所以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别沉的感觉,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

  以真品翻模制作。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

  再有就是不同地区或受不同地区影响而生产的佛像,用铜和用料也不相同。如藏佛教造像,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而受尼泊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则多用红铜铸造,鎏金并镶嵌宝石。

  至于藏传佛像,郑华星认为,从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汉藏文化就产生了一次空前的融合,因此,7世纪至8世纪的西藏造像有着极为明显的唐人审美风尚。不过总体而言,藏传佛像在14世纪前主要还是受印度、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到元朝之后与中原的关系加强,体态、面容、服饰上才进一步融入中原的审美元素。到明永乐年间,宫廷御用的尼泊尔佛教造像工匠高曾达到三千多名,占据了明代宫廷造像队伍总人数的60%,他们与汉地技艺精湛的匠人一起,开创了合金铜技术,创造了一个蔚为壮观的佛教金铜造像时代。

  由于去年的苏富比秋拍中,一尊明代铜佛被中山著名收藏家郑华星先生花2.3亿元人民币竞得。为此,李广兴先生觉得古代的铜佛造像藏品的升值幅度必定是不可估量的。他表示自己也十分钟爱及留意铜佛方面的收藏品,而且也十分乐意把自己所收藏的这尊铜佛展示给更多的藏友们欣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