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对佛像艺术品的追捧呈现了的热度,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艺术品商场进入盘整期,我国佛像拍卖商场也是在逆势上扬。”业内人士指出,直到2012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商场进入深度调整后,我国的佛像艺术品保藏热潮才有所降温。
近年来在国内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佛教造像收藏市场高速发展,从2006年—2013年,全球佛教艺术市场增长56%,中国佛教艺术市场增长259%,同时,中国佛教艺术市场份额占全球比例由20%增长至47%,佛教艺术品成为人们艺术投资的新宠。
上述佛教艺术品在拍卖场的种种表现,均表明当前佛教艺术品收藏市场在迅速升温,在佛教信仰比较高的珠三角北京、香港、澳门、成都等地甚至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家更是倾力追逐高品质的明清佛像。
佛像价值发展空间
由北京中联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市场办事处北京古玩调查这两年我们佛教艺术品的买家市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每件单品数量上,近几年都有较大提高,尤其这两年热度比较大。全球佛教艺术市场增长56%,中国佛教艺术市场增长259%。2006年—2013年,中国佛教艺术市场份额占全球比例由20%增长至47%。
“从纵比来看,这几年佛教艺术品收藏市场以几何级别扩大,佛教造像的升值速度也呈现高增长阶段。”从纵向看,虽然近几年佛教艺术品身价在翻长,但横向比,与其他艺术品收藏比,该领域处于“低迷”状态。中联指导:佛教造像是集宗教、历史、美学及工艺价值于一身的艺术品,体现了深厚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从收藏角度来看,该领域有较高的投资和鉴赏门槛,佛像自身承载的文化分量比较厚重,需要藏家有较系统的知识储备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明代金铜佛像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中期黄铜无量寿佛像----------价格:RMB3,650,000----日期:2017-03-17
明代永乐文殊菩萨--------------价格:RMB4,760,000----日期:2017-03-27
明代永乐无量寿佛--------------价格:RMB5,580,000----日期:2017-06-01
1415世纪黄铜四臂观音------价格:RMB2,990,000----日期:2017-09-23
14世纪黄铜吞米·桑布扎像----价格:RMB5,530,000----日期:2016-03-01
近几年明代金铜佛像市场成交的价格:
黄铜嵌白银红铜释迦牟尼佛像----价格:RMB4,430,000----日期:2017-10-06
明代永乐文殊菩萨--------------价格:RMB2,660,000----日期:2016-05-06
清中期黄铜无量寿佛像----------价格:RMB1,290,000----日期:2017-07-16
明代乐铜鎏金龙王菩萨----------价格:RMB3,810,000----日期:2016-06-08
1314世纪黄铜大日如来------价格:RMB1,370,000----日期:2016-10-28
清代铜佛像多面庞圆润,双眉纤细,连鼻梁,唇线分明,表情端庄静溢,且多背光。北魏风韵犹存。初唐时铜佛像,主要特征是佛顶部由鬓光平无纹,面庞秀润,身披袈裟,结施法印,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其铜佛像面容饱满,高鼻小口,大耳垂肩,唇角稍弯,双目微闭,袈裟贴身,上身袒露,神情庄重。其身躯略有倾斜,披巾由右肩下垂,艺术效果别具一格。明代"梵式造像"与"汉式造像"融合在一起,佛教造像进一步汉化
3、隋唐期间铜锻造像,头扎莲花冠,面孔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4、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带缨络,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呈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狮背、狲背上。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通高22米余,共有42臂,外型体型纤细颀长,比例匀称,衣纹流通,富于宋代艺术风格。
市场行情
这些年,我国古代佛像出资商场行情一路看好,增值空间较大,特别是高质量的明清金铜佛像,特别值得保藏出资。而比较出资价值,其文明和艺术价值更甚。不过,因为佛像保藏门槛较高,需求进行系统的学习。主张新入行的藏家,先从近现代佛像技术品下手,或对某一版块进行系统性保藏,切忌趁波逐浪,单纯以增值为意图,失了保藏原意
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居然价值1.2359亿港元!这是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爆出的一幕,当天下午,广受各界人士重视的“佛华普照—主要明初鎏金铜佛保藏专拍”在港拍卖,其间一尊高72.5厘米的“大明永乐年施”铭款大型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166亿元成交,加上佣钱达1.2359亿港元,而成为了国际范围内贵的我国佛像。此前我国佛像成交高记载的保持者是一尊明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在2004年由香港佳士得秋拍以1906.28万元成交。
苏富比此季佛像专拍推出了由14件明永宣宫殿造像,该场专拍被坊间誉为托起我国佛像保藏进入精品化期间的主要杠杆,14件明永宣金铜佛像拍品是前史以来整体水平高的一次拍卖。业界人士用了“尖端水平”这四个字,来描述这批拍品在我国明清金铜佛像里的位置,成交的13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3.4238亿港元。其间5尊佛像改写了国际范围内我国金铜佛像的成交纪录,成交报价仅次于释迦牟尼佛像的是一对明宣德鎏金铜金刚舞菩萨立像,以5355.12万元,在国际我国金铜佛像成交排行榜上居第二名。
该佛像表面用料为朱砂,极为珍稀,材质为黄铜,胸部局部鎏金。鎏金呈橘黄色,闪闪发光。铜壁厚,上手分量重。佛首面部厚鼻薄唇,是明时期铸造工艺的特征之一。晚明时期,国力渐衰。其时鎏金较厚,看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表层的鎏金渐渐薄了,只剩下稀薄的局部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