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大明宫青花瓷在哪里拍卖好

时间:2017-12-27 02:18

  嘉靖青花尚浓,以蓝中泛紫为主,这是回青中加有石青的缘故。亦有着意摹制成化青花浅淡润泽之色,有类正德时灰暗黑蓝色泽者。除以色泽取胜外,造型、品种更加多样,多为文具、餐具盘碗。陈设品的大件器增多,如花盆、大罐、鱼缸、口径80厘米的大盘,还有宗教供器如佛、道教的葫芦瓶、蒜头瓶等。器形多为方形或六、八方形。造器工艺粗犷,体重硕大,成器较难,因而有欠规整。图案纹饰承自前朝传统题材,并贯以道教色彩,有八卦、云鹤、八仙庆寿、老子讲道、桃鹤、“寿”字、“福”、“寿”字攀枝组花为树和吉语文字“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款识多书“大明嘉靖年制”或“大明嘉靖年造”6字楷书。

  官窑器物较少,多系民窑烧造。天启青花色泽有鲜艳明快的,也有蓝中泛灰水平较大的一类,工艺与明早期相比则显着粗拙,纹饰以涂染手法绘出,有泛蓝黑或灰色者,同时泛起浓淡混水,条理明确,色泽葱翠的为向清代色泽过渡的清新色调。造型有梅瓶、炉、罐、壶、缸、花觚、清水碗、盘、碗、杯等。胎体一样平常多厚重,质粗松与坚致者并存。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大明宫青花瓷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乾隆官窑青花釉里红石榴花----价格:RMB5,790,000----日期:2016-05-20

  2007年吕金泉花开时节青----价格:RMB2,510,000----日期:2017-02-25

  清乾隆青花开光花卉纹方瓶------价格:RMB2,390,000----日期:2016-06-09

  牧归玉壶春--------------------价格:RMB5,520,000----日期:2017-06-26

  清道光官窑斗彩鸳鸯莲池碗------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6-05-06

  近几年大明宫青花瓷市场成交的价格:

  杨柳岸浮筒--------------------价格:RMB3,680,000----日期:2016-06-28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纹大画缸------价格:RMB1,120,000----日期:2016-04-02

  清乾隆青花开光花卉纹方瓶------价格:RMB2,470,000----日期:2017-05-07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大碗--------价格:RMB4,910,000----日期:2017-02-23

  2006年作2014年作------价格:RMB5,120,000----日期:2017-04-10

  1973年在江西省新建县明正统二年宁王朱权长子朱盘烒的墓葬中发现5件青花盖罐,均以缠枝莲为主题装饰,全器连盖绘轮纹五层,有的衬覆莲及八宝,青色浓艳,与宣德青花瓷的风貌一致。

  另有两件相同的青花笔架,均为五峰山形。一件通身用重色青花绘山峦云气、楼阁人物联景,即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的;另一件正面用国料青花书写“正统捌年”款,背面绘以类似笋皮纹的装饰,以显示山峦层叠,青泛黑褐之色,笔意粗重,虽为民窑造器,却是正统时青花瓷的代表杰作。

  洪武时期既有元代风格,又开拓新样,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独特风格。玉壶春瓶及执壶由元代的瘦长器体而演变为粗硕丰圆,大尊、双耳瓶、墩碗、军持、盏托及折沿、菱花口大盘类,均古朴庄重,也有更加清秀圆润的盘、碗。其装饰工艺,器内阳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装饰,是为元代枢府窑及元青花技艺的继续。北京明故宫御带河和北京的元、明宫殿遗址,于1964年、1984年了大批残瓷,表明此时有青花云龙盘,外壁青花,里壁模印云龙纹饰,盘心画有长脚形如意云纹3朵。其后的永乐、宣德乃大唐德、嘉靖时均沿用这一装饰,但洪武时如意形云的云尾较长,显得飘洒流畅。

  其细腻作品,胎薄体轻,轻描绘画,细柔如宋画白描,为历代少有之妙笔,如书“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画八仙人物的龙钮钟和官窑款绘松竹纹小杯,就是晚明的精品。用浙料绘制色彩明快深沉的青花器面盆,始用皴染法,一改万历时的繁密气焰气焰,纹饰普遍,既有人物故事如达摩、罗汉,又有动物如虎、牛、芦雁、鱼、虾,也有大写意山水,具有豪爽夸张的写意画特点。

  器形、色调、釉色、纹饰均有与成化、弘治青花瓷相同之处。新接纳瑞州“石子青”料烧制,大部门呈色浅淡灰蓝,虽不浓重,但稳固匀净,并有发黑灰色的一类,有的或带铁锈斑。晚期新用云南产“回青”料,发色类似厥后嘉靖时的鲜艳浓重泛深色调。正德后期先烧造大器,花觚、葫芦瓶、烛台、炉、罐、绣墩等渐多,文具类器的笔山、盆、洗、奓斗、奁盒、插屏、花插,亦很新颖。烧造工艺日趋粗拙,胎体逐渐增厚,釉泛青灰。纹饰以穿花龙、翼龙、螭龙、双勾石榴、婴戏、人物故事和阿拉伯文古兰经语作主题的为多。款识楷书“大明正德年制”4或6字,或以八思巴文、阿拉伯文写款,是本朝的特殊气焰气焰。

  胎釉细腻,青色浓艳明快,造型新颖多样,纹饰优美生动,在陶瓷史上占有主要职位,成为明、清两代青花的典型。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1),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苏麻漓青”(亦译“苏泥勃青”,是古波斯雷伊城产的青金蓝钴料,波斯语为“拉吉洼德”),为景德镇烧制独具时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商业和频仍的文化交流,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和纹饰,也受到西亚地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