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清朝同治瓷器怎么鉴定真假如何辨别

时间:2017-12-17 07:36

  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收藏人士认为同治、光绪时期景德镇制瓷数量巨大,工艺粗劣,因此这两朝瓷器长期不受重视,以致专门研究成果缺乏,市场也不受关注。事实上,这是非常没有远见的。同治朝历时13年,而光绪朝历时长达34年,仅次于康熙、乾隆两朝,瓷器生产的数量、品种不容小视。就市场来看,当前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四朝官窑瓷器的拍卖价格仍然在低谷徘徊。但若从历年这四朝瓷器的行情走势看,2006年以来的涨幅却也相当惊人,特别是一些在市场上流传有绪的精品,每次出现价格必定翻番,甚至上涨数倍。咸丰瓷器流通量少而价格较高,官窑精品近年来的高成交价也超过了百万元。

  清朝瓷器嘉庆朝的前阶段,基本上仍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从整体上说,已远逊于乾隆盛世了。当时的粉彩和青花器也还有一些精品,特别是红地粉彩、描金器较为突出。颜色釉中霁红、霁蓝、酱色釉、黄釉、瓜皮绿、豆青、云霞釉和石绿等都有一定的数量。仿哥、官、钧窑及茶叶末的品种也在继续生产。其时,士大夫阶层风行鼻烟,瓷制鼻烟壶除粉彩外,青花和白釉搂雕的数量也不少。在图案上,更盛行名胜山水图,人物中仕女的形像,较以前更带有清代的装饰特征。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清朝同治瓷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同治官釉贯耳瓶--------------价格:RMB3,770,000----日期:2016-05-05

  清同治黄釉雕瓷柳荫八骏图笔----价格:RMB2,660,000----日期:2016-03-03

  清同治·粉彩花卉纹对杯--------价格:RMB2,750,000----日期:2016-03-25

  清同治官釉贯耳瓶--------------价格:RMB2,180,000----日期:2017-07-25

  青花缠枝莲赏瓶----------------价格:RMB2,640,000----日期:2017-01-14

  近几年清朝同治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同治·青花缠枝花卉赏瓶------价格:RMB3,610,000----日期:2017-03-09

  清同治暗刻海水粉彩祥云九龙----价格:RMB5,180,000----日期:2016-01-26

  清同治茶叶末釉荸荠瓶----------价格:RMB2,340,000----日期:2016-09-01

  清同治银胎仙鹤铜鎏金山石烛----价格:RMB2,160,000----日期:2016-03-17

  清同治·青花缠枝花卉赏瓶------价格:RMB5,730,000----日期:2017-09-01

  青花瓷在我国瓷杂艺术品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元代、明代甚至“清三代”青花瓷精品在拍卖场上常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天价。在我国陶瓷开展史上,青花瓷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以后,被公认的瓷器艺术一朵奇葩。它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描写纹饰,然后施以通明釉,在1280℃的高温复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自古以来为皇室贵族、达官显要所喜爱。青花瓷不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跟着年月的消逝,也越来越显现出自身的出资保藏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品相好的青花瓷常常遭到买家追捧,明清青花瓷身价更是成倍上涨,青花瓷行情可谓长盛不衰

  2015春拍,内地瓷杂拍卖上,精品官窑御制瓷器赫然列前。嘉德拍卖,“清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终以1265万元成交。一对青花缠枝莲纹双耳鹿头尊也以过千万的1035万元成交。东正拍卖,“清乾隆御窑青花折枝花卉纹六方瓶”以1127万元人民币成交;“明永乐御窑青花仰覆牡丹大折沿盘”以997.5万元人民币成交。苏富比香港的成绩好,有八件明清官窑拍过了千万港元:其中一对“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的成交价为8980万港元;“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长颈胆瓶”,成交价为7580万港元。

  这份“千万”虽然看来不错,但和五六年前明清官窑“鼎盛”年代的拍卖价格相比,仍有些黯然失色。几年前拍场上明清官窑屡创“天价”的盛况让人至今记忆犹新:2005年,“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拍出1.55亿港元;2006年,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拍出1.513亿港元;2010年的秋天,“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亿港元刷新当时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之世界拍卖纪录。

  2011年光绪瓷价格再涨,上海保利秋拍,据说由西班牙贵族旧藏的一对高43厘米的清光绪御制松石绿地粉彩“大雅斋”款仙芝寿桃大缸,在“晚清八十年官窑选萃”专场中拍至701.5万元。该公司首开的这一专场上拍51件瓷器,道光16件,咸丰五件,同治四件,光绪20件,宣统七件,成交39件,总成交额3298.2万元,四件价超百万元。

  清代瓷器,仍以景德镇为中心。在明未连年混战当中,景德镇也受到严重损坏,窑场凋零,匠人四散。直到清顺治十一年才恢复生产,景德镇复为御窑厂。这一时期的产品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特征。胎体比较厚重,制作略显粗糙,一般底部斜削草率,还粘有砂粒。器物沿口部分施酱黄釉,深浅不一,呈黄褐色,为顺治时期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