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记载,景德镇窑烧造的黄釉瓷所废弃的瓷片,都不能在当地销毁,要拿回京城处理。中国传统的低温黄釉,从汉代开始历代就已经出现,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的色调不是真正的黄色,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纯正的黄釉瓷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但以弘治时期的黄釉负盛名。
在封建社会,黄色是至尊之色,是帝王专用色。因此,从明代开始,当真正意义上的黄釉瓷烧制成功以后,黄釉瓷器便成为宫廷用瓷,为皇家所垄断,决不许民间使用。特别是明清时期,皇宫的一切,包括龙袍、龙椅、御辇等,甚至是紫禁城里面的琉璃瓦,都是以黄色为主色,直到现在,黄色和红色也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主色调。在古代民窑烧制瓷器时即使可用金彩,但是也不可以用黄釉。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弘治黄釉瓷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弘治娇黄釉盘----------------价格:RMB3,720,000----日期:2016-08-12
黄釉碗------------------------价格:RMB2,430,000----日期:2017-05-05
明弘治黄釉盘------------------价格:RMB3,540,000----日期:2016-10-20
明弘治黄釉宫碗----------------价格:RMB1,720,000----日期:2016-01-06
明弘治黄釉青花折枝花果盘------价格:RMB2,990,000----日期:2016-05-28
近几年弘治黄釉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弘治黄釉宫碗----------------价格:RMB5,170,000----日期:2017-01-15
明弘治黄釉宫碗----------------价格:RMB5,650,000----日期:2016-08-05
明弘治黄釉直口盘一对----------价格:RMB4,110,000----日期:2017-05-10
黄釉碗------------------------价格:RMB5,960,000----日期:2017-02-25
黄釉碗------------------------价格:RMB4,130,000----日期:2017-09-15
明代弘治年间的黄釉瓷色调均匀一致,釉面平整,光洁度好,达到历史的高水平,由于其色调较淡,而显得娇嫩,犹如鸡油之色,又称为“娇黄”、“鸡油黄”、“浇黄”。到清代黄釉瓷达到了一个顶峰。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在器型、纹饰上面有所创新,品种也随之增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明代以前的低温黄秞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不是真正的黄色。传世的黄釉瓷器以宣德制品为早,传世器大多为盘,器物内外皆施黄秞,釉色娇嫩,釉面肥润,通体无纹。香港苏富比春拍玫茵堂藏瓷专场第15号——明宣德黄釉仰钟式碗,属于市场上极其罕见的重要作品,明代早期单色釉寥若晨星,极其珍罕,而这件黄釉碗不但出身良好,难得品相完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陶瓷世上也具有重要地位。结果以2698万港币成交,折合人民币2200万元。黄釉瓷在明代晚期并没有太多的精品传世,甚至一度停烧,因此精品传世太过稀少。
目前在黄釉瓷市场,对认知黄釉瓷的种类很重要。不同的黄釉瓷代表不同的等级,御用黄釉瓷品不仅稀少,且工艺繁琐,作工佳,其价值高也无可厚非。在市场上,明黄釉时有出现,但精品有限。因此笔者提醒,广大投资爱好者在投资时,要认准品类,此款御用瓷品会是不错的选择,其无论从做工还是画工上都比同时期的瓷器精致很多,作为旧时宫中遗物,极具皇家气质,未来升值空间更大!
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而给人们留下了品位不尽的韵致。在这无数多种颜色釉中,黄釉瓷器就是从众中脱颖而出的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
今天,笔者将要带您认识一件明弘治年制黄釉暗刻龙纹盘。此盘在上海御宝轩艺术品征集机构一经亮相,便引起了不少收藏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在御宝轩的艺术品展厅里,黄釉暗刻龙纹盘以其独有的鲜亮色泽成为焦点。那么,此件藏品究竟有何魅力博得满堂彩?
鳞片描绘细节到位,使龙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此对藏品画面精美,色泽尊贵,绘工娴熟,龙纹神气活现,形象逼真,极富艺术感染力。底书黑色“大名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
在古代社会中,黄色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尤其是明清两代对黄色的使用则有更为严格的限制。据史料考证,黄釉在明清两代皇室中的使用非常讲究,比如在明代皇宫中,器里外都施黄釉的瓷器为皇太后、皇后的用具;黄贵妃则用器物内壁为黄釉,外壁为普通透明釉的器物。贵妃则用黄釉绿龙器或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则不可以用黄釉器。